4月25日,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行任務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的第32次飛行任務,也是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階段第3次載人飛行任務。
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以下簡稱上海硅酸鹽所)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始終以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建設科技強國為己任,立足于航天器熱控涂層、特種防護涂層以及特種功能涂層研究。為加強青年科技人才的創新突破,在黨支部的組織下,成立特種無機熱控涂層青年突擊隊,發揚精耕細作的匠人精神,與老一輩科研人員一起,不斷進行材料的創新與發展,研制的長壽命低比值無機熱控涂層、耐高溫隔熱材料與組件、返回艙舷窗防燒蝕污染涂層、姿控發動機熱防護材料、艙內通道照明和儀器儀表等多種載荷表面高輻射熱控涂層、舷窗玻璃及光學涂層、返回艙防熱天線窗、消雜散光涂層、不銹鋼灰色化學轉換熱控涂層以及航天器用雙向拉伸聚酰亞胺薄膜等10余種涂層與材料成功應用于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 據悉,該所研制的航天器用雙向拉伸聚酰亞胺薄膜,圍繞聚酰亞胺分子鏈的斷裂與重新排列機理對空間穩定性宏觀性能的影響規律及其調控機制的科學問題,解決了控制拉伸條件下的分子鏈斷裂和再結晶行為、拉伸速度和溫度對聚酰亞胺薄膜結晶行為和分子鏈排列的影響,實現了航天用雙向拉伸聚酰亞胺薄膜及其復合熱控材料的全工藝流程的國產化。 在空間站中,無容器柜實驗樣品在持續的高溫熔融狀態下會產生揮發物,這些揮發物容易吸附在電極表面,形成“蒸鍍效應”。在高溫環境下,這些物質會形成氧化物薄膜。這個過程會導致樣品釋放時的帶電量減弱,從而降低了位置控制的成功率和整體的實驗成功率。為了提高實驗效率,空間材料與應用技術團隊開發了一種電極保護罩,該保護罩可以保護電極端面,防止污染物直接附著。如果電極保護罩被揮發物污染,航天員可以在軌完成更換,從而恢復設備的實驗效率。此次隨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上行了10套電極保護罩,為無容器柜的正常運行提供了保障。 航天用雙向拉伸聚酰亞胺薄膜。上海硅酸鹽所供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