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領銜的科研團隊在全球首次合成了兩種新的核素:鋨-160、鎢-156。
這標志著,我國的新核素研究進入了新的核區。 不同數量的質子和中子可構成不同性質的原子核,它們就是核素,而合成和研究新的核素,不僅對認識物質結構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可以為理解天體環境的演化提供重要信息,是探索自然奧秘的重要手段。 這一次,中國科學家利用蘭州重離子加速器、充氣反沖核譜儀SHANS,通過熔合蒸發反應,合成了鋨-160、鎢-156。 其中,鋨-160的質子數為76、中子數為84,具有α放射性,鎢-156的質子數為74、中子數為82,具有β+衰變。 研究人員發現,當原子序數大于68的時候,中子數為84、85的同中子素的α粒子預形成概率逐漸變小,揭示了中子數為82的殼效應在缺中子核素中增強的現象。 進一步研究認為,這一效應增強的原因在于不斷逼近可能較穩定的雙幻核——鉛-164,它的質子數和中子數都是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