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從合肥工業大學獲悉,該校何濤教授科研團隊在全光譜催化大規模原子轉移自由基聚合方向取得新進展,實現了特種高分子材料太陽光聚合生產,相關成果日前在線發表于國際期刊《自然·通訊》。
特種高分子材料廣泛應用于能源電子、特種油墨、高端涂料、飛機工業、汽車工業、家庭護理、醫療健康、石油和天然氣、金屬處理、建筑材料等領域,市場價值巨大。目前,每年全球高分子材料中的塑料總產量的45%和橡膠總產量的40%主要通過自由基聚合方法生產。然而,可進一步制備結構特殊聚合物的可逆去活化自由基聚合核心專利技術被國外壟斷,且仍采用傳統制備手段,能耗大,環保性較差。 研究人員采用三苯基磷等原材料,制備了新型多孔光催化劑,在打破國外技術壟斷的同時,實現了高效光催化聚合,可直接采用太陽光生產特種高分子材料。實驗數據表明,該成果可在波長450—940納米范圍內進行高效光催化聚合,覆蓋了從藍光到紅外光波段,所需光強低,且不受多云等天氣影響。該成果具有超高光催化效率,多種單體轉化率超99%,單次聚合規模達每瓶400毫升,為目前世界最大。其均聚物分子量可控,結構控制性能優異,可合成多種特種高分子材料。 “采用這一新型催化劑生產的特種高分子材料,其多分散度低于1.10,對功能性無機納米顆粒等材料具有優異的均勻分散效果,可大幅提升相關納米及復合材料的外觀及性能,對提升我國同類產品核心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團隊負責人何濤教授介紹說。該成果聚合過程耐氧,無須對單體進行脫氧處理。催化劑無毒,且在聚合物產品中無殘留并可回收重復使用,具有能耗成本低、生產安全環保等優點,已具備實際意義的工業化生產潛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