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網訊 2022年12月底,由上海化工研究院領銜研發的1000千克/年電子級高豐度硼-11同位素生產工藝在山東合益氣體股份有限公司應用成功,獲得豐度在99.9%以上的三氟化硼-11產品。
該項目采用苯甲醚化學交換法生產硼-11同位素,是上海化工研究院繼同位素氫-2、氮-15、氖-22、氧-18、碳-13等成功開發并實現產業化后的又一個同位素產品,標志著上海化工研究院精密精餾技術在同位素分離領域又一次實現重要突破。 上海化工研究院與山東合益氣體股份有限公司于2020年1月簽訂合作協議,開展該項目的科研攻關;2021年9月完成中試;2022年3月啟動生產裝置建設;022年10月進入試生產階段,實現一次性開車成功,項目裝置的各關鍵工藝參數均達到指標。目前,項目團隊正在圍繞提高產品品質、發揮裝置產能等開展進一步的優化提升,為規模化生產夯實基礎。 據悉,高豐度三氟化硼-11是高端芯片、面板等制造中重要的特種氣體材料,與普通豐度三氟化硼摻雜相比,可以顯著提升芯片的穩定性和抗干擾能力,應用于通訊、航空航天等領域。在上海化工研究院實現技術突破之前,全球僅美國和格魯吉亞擁有3套該產品的生產裝置,我國相關技術和產品完全依賴進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