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日前從天津包鋼稀土研究院參建的新型稀土功能面料研發基地獲悉,以稀土紅外蓄熱劑為原料制備印花里布的熾熱系列羽絨服全面上市,該羽絨服面料所蘊含的新材料和新技術均源自稀土。
據天津包鋼稀土研究院稀土紡織材料研發中心主任時文婧介紹,熾熱系列羽絨服的秘密法寶之一是稀土保溫內里的熱返技術,該技術由稀土研究院天津分院自主研發。 眾所周知,人體熱傳遞的途徑包括蒸發、熱傳導、熱對流和熱輻射,其中,熱輻射占人體熱能傳遞的40%—60%,是人體熱量最主要的流失途徑。在制備保暖衣物時,通常會選擇減少人體與環境的熱傳導,進而達到保持體溫、抵御寒冷的目的。 “通過功能化織物控制人體與環境之間的熱輻射交換,可以高效促進人體的熱舒適性。”時文婧說,比如傳統衣物選用棉花、羽絨等具有低導熱率的填充物,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熱傳導,起到保暖的效用。 通過科學驗證,34℃時人體皮膚的熱輻射主要分布在7—14微米的遠紅外波段。稀土納米粒子可以吸收人體輻射出的遠紅外線,并以94%的發射率高效發射回皮膚表面,面料與人體形成熱循環效應,防止人體的熱流失,利用熱返科技,提高保暖性能,鎖住熱量,抵御寒冷。 時文婧介紹,他們以研發稀土紅外蓄熱劑為原料制備印花里布,其輻照溫升達國家標準2.5倍。 隨著國內消費理念的不斷變革與材料制備方法、織造技術、紡織品后整理技術的不斷發展,具有多功能性的紡織產品受到消費者的歡迎,紡織產品由單一功能向多功能復合化轉變已成為必然趨勢。稀土元素具有豐富的電子層結構和優異的光學特性,是工業生產中必不可少的維生素。 據悉,這次熾熱系列羽絨服產品的面世打開了稀土在紡織品領域應用的新篇章,天津包鋼稀土研究院也即將聯手中紡院天津紡科、中紡新材料推出熱返科技抗菌纖維面料產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