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 近日,莫斯科物理技術研究所和斯科爾技術公司的科學家們已經證明了錒氫化物的高溫超導性,同時發現了基于元素周期表計算氫化物超導性的一般原理。他們將研究結果發表在《物理化學快報雜志(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Letters)》上。
高溫超導電性是溫度高于-196℃(液氮溫度)下某些材料出現零電阻的現象,由于室溫超導體在空間電力工業、運輸以及其他技術驅動領域具有廣闊前景,所以超導現象也是物理學家、化學家和材料科學家數十年來一直深入研究的課題。
目前,高溫超導體的記錄保持者是硫化氫(H3S),其在超過150萬大氣壓的環境下可以起到超導體的作用,溫度可低至-70℃。但是這樣的壓力水平只能在實驗室環境中實現,在現實生活中無法實現。因此仍然需要繼續尋找新的超導體,或許金屬氫化合物可能會達到更高溫度的超導電性。然而,化學成分和超導性之間的聯系尚不清楚,科學家們必須通過反復試驗來解決這一問題。
最近,莫斯科物理技術研究所的Artem R. Oganov教授領導的化學家團體發現,能夠形成超導化合物的某些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以特定的模式排列。并且實驗已經證實,含有金屬原子的物質在接近填充新的電子底殼的物質中發生高溫超導性。
假定晶體內的金屬原子對鄰近原子的位置變得高度敏感,這將導致強電子 - 聲子相互作用,這就是常規超導性的潛在效應。基于這個假設,科學家們認為高溫超導可能發生在錒系氫化物中。現在,他們之前的假設得到了證實:AcH16的超導電性預測出現在溫度-69-22 ℃和150萬大氣壓下。
Artem Oganov教授說:“超導電性和元素周期表之間關系的想法最初是我實驗室的學生Dmitry Semenok提出來的。他發現的原理非常簡單,真的很神奇,以前從沒有人發現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