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會長李壽生 中化新網訊 在近日由《中國化工報》社有限公司主辦、中科合成油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承辦的能源•化工雁棲湖科創大會上,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會長李壽生作為大會主持人,就如何以科技創新和新質生產力,破解行業當前面臨的產能過剩突出矛盾,發表了自己的見解。 李壽生指出,這次大會是我們行業進入龍年的第一個大會,會議的主題是“科技創新與新質生產力”。這個主題是根據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要求和我們行業發展面臨的突出矛盾而確定的。當前,我們行業發展面臨四大突出矛盾:一是市場需求不足的矛盾,二是產能過剩嚴重的矛盾,三是創新能力不足的矛盾,四是綠色低碳發展滯后的矛盾。在這四大突出矛盾中,今年化解產能過剩的矛盾,任務更重、難度更大。目前,全行業除少數高端產品外,絕大多數基礎原材料產品和中低端產品都處于過剩或者嚴重過剩的局面。 李壽生給業界分享了幾組數據。據最新統計,2022年我國原油一次加工能力為9.18億噸,而國內原油產量僅2億噸,進口原油5億噸左右,整個原油煉制量只有7億噸,產能過剩超過2億噸;甲醇總產能超過1億噸,又進口了1219.29萬噸,而國內甲醇總消費量只有8629.6萬噸,產能過剩矛盾與日俱增;聚氯乙烯總產能達到2642萬噸,再加上進口36.22萬噸,而國內市場消費總量僅有1967.64萬噸,目前仍處于產能增速大于需求增速的局面;對二甲苯(PX)總產能已達3494萬噸,2023年國內PX擴能又處于一個高峰期,預計到2025年國內PX產能將超過4500萬噸,產能滿足率將超過150%.就連過去一直短缺的基本有機化工原料乙烯,也拉響了產能過剩的警報。2022年,我國乙烯總產能已超過5000萬噸。2023年據不完全統計,新開工的乙烯項目就達25個,新建乙烯總產能達到3010萬噸,而目前我國乙烯總需求量也只有7000萬噸,盡管乙烯下游市場在未來五年還有年均6%的增長,但產能過剩的矛盾已經開始顯現。縱觀全行業這種大面積產能過剩的局面,如何化解產能過剩的嚴重困境,如何從供給側主動發力,如何使全行業走上高端競爭、終端競爭和差異化競爭的新境界,就成為擺在我們全行業高質量發展中必須要全力解決的一個事關全局的結構性矛盾。 “雁棲湖科創大會就是圍繞我們行業發展面臨的這一突出矛盾而設立的。”李壽生指出,如何通過技術創新,如何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如何探索新的發展模式,“我們非常希望聽到各位專家的真知灼見,就我們行業發展的重大問題發表多角度、多方位的觀點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