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免费观看_欧美日韩精品电影_91看片一区_日日夜夜天天综合

新聞直報員供求信息會員
當前位置 > 首頁 > 新材料 > 國內新聞 > 正文內容
傅向升:2023年石化行業成績來之不易,2024年“以進促穩”
文章來源:中化新網     更新時間:2024-02-01 16:22:19
<samp id="2o0ik"><tfoot id="2o0ik"></tfoot></samp>
編者按:2月1日,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在京召開2023年度石油和化工行業經濟運行新聞發布會。石化聯合會副會長傅向升作題為《增強信心 加快轉型 奮力開創穩中求進、以進促穩新局面》的報告。特編輯如下,供業內人士交流與參閱。

 

EM截圖_20242110712.png

微信圖片_20240201104355.jpg

  根據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的部署,今年報告的主題是:以進促穩,穩與進是相輔相成、互為條件、相互促進的;穩是主基調、是大局,進是方向、是動力,不穩無法進,不進難以穩。因此,新的一年石化行業要“以進促穩”,在穩的前提下努力進取,推動各項重點工作再上新臺階。剛才,石化聯合會信息與市場部副主任范敏同志根據國家統計局的統計數據,向各位介紹了2023年度石化行業的經濟運行情況。下面我在深入分析2023年度行業運行情況的基礎上,就2024年的經濟形勢和工作重點講幾點意見,供大家工作中參考:

  一、2023年石化行業經濟運行基本情況及分析

  2023年,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全球經濟復蘇乏力,產業鏈供應鏈重構加速,大國博弈、區域動蕩加劇,外部環境的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就國際政治環境來看,2023年是復雜多變的一年,也是不確定因素增加的一年。世界經濟更是艱難前行,疫后恢復不及預期,昔日最穩健的經濟體歐盟因受俄烏沖突的深度影響,能源價格居高位,通脹高企,再加上美元持續加息,大宗商品和主要產品價格持續下跌,世界經濟增速又走過了下滑的一年。

  2023年的中國,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3年新冠疫情防控轉段后經濟恢復發展的一年,經濟總量超過126萬億元,同比增長5.2%,增量以美元計為7932億美元,僅增量就相當于世界GDP排名第20位的國家。中國仍然是世界經濟增長最大的引擎,并且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取得重要進展,科技創新實現新的突破,改革開放向縱深推進,安全發展基礎鞏固夯實,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邁出堅實步伐。

  1.2023年石化行業經濟運行的基本情況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3年石化行業實現營業收入15.95萬億元,同比下降1.1%;利潤總額8733.6億元,同比下降20.7%;進出口總額9522.7億美元,同比下降9.0%。

  三大板塊的情況為:油氣板塊實現營業收入1.44萬億元,同比下降3.9%;實現利潤3010.3億元,同比下降15.5%。煉油板塊實現營業收入4.96萬億元,同比增長2.1%;實現利潤656億元,同比增長192.3%?;ぐ鍓K實現營業收入9.27萬億元,同比下降2.7%;實現利潤4862.6億元,同比下降31.2%。

  2.2023年經濟數據同步下降原因分析

  從以上數據看出,2023年度的經營業績不甚理想,全行業營業收入、利潤、進出口額同步下降。三大板塊中煉油板塊因2022年度基數低,其營業收入、利潤雙增長。而油氣和化工兩大板塊的營業收入和利潤均是雙下降,這與2022年度油氣和化工兩大板塊基數高有關,其主要原因還是原油、天然氣及絕大多數化工產品的價格下降幅度較大。

  一是價格下降。2023年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出廠價格同比下降10.2%,化工原料和產品出廠價格同比下降9%。

  重點監測的無機化學品和有機化學品全年價格的同比和環比雙下降,并且絕大多數月份的下降幅度都在50%以上!據統計,2023年布倫特原油均價82.6美元/桶,同比下降18.3%。

新建 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7 工作表 (2)-1.jpg

新建 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7 工作表 (2)-2.jpg

 

新建 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7 工作表 (2)-3.jpg

  二是價格下降導致產銷量增加而效益下降。正是因為原油、天然氣及其絕大多數石化產品的價格出現了大幅下跌,造成2023年石化全行業“增產增消不增利”的情況。2023年,原油加工量7.35億噸、同比增加9.3%,表觀消費量7.7億噸、同比增加8.5%,原油加工量和表觀消費量均創歷史新高。

新建 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7 工作表 (2)-5.jpg

  以上只列出了主要產品和增幅較大的品種,要是看國家統計局統計列表中石化產品的種類,其產量和表觀消費量幾乎全是正增長。

  可是再看各板塊和細分行業的效益情況恰恰相反,除煉油、涂料、油墨、工業顏料、合成橡膠、橡膠制品和專用設備制造,這少數幾個板塊和細分行業效益正增長外,其他板塊和細分行業的效益同比均是下降的。

  石化全行業利潤總額下降20.7%,油氣開采板塊下降15.5%,化工板塊下降31.2%。其中,基礎化學品行業下降50.6%,化肥行業下降29.2%,農藥行業下降62.2%,合成材料行業下降21.7%,專用化學品行業下降14%。可見“增產增消不增利”的狀況之嚴峻。

  三是價格下降導致進出口量增加而進出口額下降。當看到2023年石化行業進出口總額下降9%、進口額下降7.9%、出口額下降11.2%的情況時,人們第一反應就是國際環境嚴峻,大國博弈和市場競爭加劇,區域動蕩和不確定性因素不斷增加,疊加產業鏈供應鏈正在區域化、碎片化,這些都是當前的現狀和不爭的事實。

  但是2023年石化行業進出口總額、進口額、出口額同步下降的主要原因還是產品價格。數據告訴我們:不是因為國際環境嚴峻產品出不去了,也不是因為產業鏈供應鏈重構我們出口量少了,而是在主要石化產品出口量、進口量都在增加的情況下,出現了“量增價減”的狀況。

  以上數據表明,在進口量和出口量都呈現增加的情況下,進口額、出口額以及外貿進出口總額出現了同步下降。美國化學理事會預計,美國2023年度化工品出口額下降7.5%,進口額下降10.5%??梢娡赓Q進出口額的下降,其主要因素是產品價格,而不是別的什么原因。

  3.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作出新貢獻

  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以及延長石油等能源石化企業,貫徹黨中央“能源革命”的部署,堅定不移實施資源戰略,持續加大“增儲上產七年行動計劃”的力度,突出油氣資源勘探開發,在持續創新穩定老油田的同時,海陸并重、常規非常規并重,加大深海、西部和頁巖油氣資源勘探開發的力度,不斷在新增探明地質儲量上取得新突破,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打牢基礎。

  2023年原油產量2.09億噸,同比增幅2%,這是繼2022年時隔6年重回2億噸平臺以后實現的新跨越。天然氣產量2297.1億立方米,再創新高,取得了連續7年增量超100億立方米的不易業績。

  石化領域的能源骨干企業發揮主力軍作用,廣大干部職工努力克服國際油價寬幅振蕩、俄烏沖突和巴以戰火外溢風險、全球市場恢復不及預期和不確定因素日益增多等諸多不利因素,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作出了新的貢獻。

  4.為保供穩價作出新貢獻

  石化全行業及農化企業,按照國家發改委、工信部“保供穩價”的部署和要求,一邊做好“安穩長滿優”生產供應,一邊不斷加大創新力度,研發并及時投產高效復合肥、緩釋肥、液體肥料等新型肥料品種和系列高效綠色環保新農藥品種、新劑型,滿足不同地域、不同植物的營養需要及病蟲草害的預防和防治。

  2023年化肥總產量(折純)同比增加5%,總產量超出國內表觀消費量360萬噸。其中,氮肥產量(折純)同比增加7%,產量超出國內表觀消費量644萬噸;磷肥產量(折純)同比增加6%,產量是國內表觀消費量的1.6倍。農藥原藥產量(折純)同比增加2.8%,世界第一農藥生產大國的地位更加穩固,多年來出口占產量70%以上,近兩年甚至高達85%。鉀肥產量(折純)同比雖然減少了6.2%,但生產量占國內表觀消費量的53%,克服了鉀資源匱乏的困難,穩定了國內市場。

  總之,石化領域的化肥、農藥等農化產品生產企業,為我國糧食安全和瓜果蔬菜豐富市場供應作出了重要貢獻,為我國糧食生產連續9年超1.3萬億斤和“二十連豐”作出了重要貢獻。

  同時,2023年石化行業在科技創新、綠色低碳轉型和數字化升級、深化國際合作、培育世界一流企業和現代化產業集群、產業政策及重大問題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突破和新的進步。石化產業在推動自身高質量發展的同時,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為紡織、建筑、汽車等國民經濟各領域提供了重要配套材料,為電子信息、軌道交通等高端制造業,為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戰略新興產業以及C919實現商飛、神舟家族太空接力、“奮斗者”號極限深潛等國防軍工、航空航天領域都提供了重要保障,作出了重要貢獻。

  剛剛過去的2023年,是困難與挑戰并存、新舊矛盾交織的一年,從經營數據看石化行業營業收入、利潤總額、進出口總額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降。這一方面反映出新困難和新挑戰不斷增加,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經濟發展的規律性和波浪式前進的挑戰性。

  我們要客觀地、理性地看待這樣的運行結果,從數據看雖然不及“十四五”的前兩年,但辯證地看還是高出了“十三五”的5年,這樣的結果和諸多成績、進步的取得實屬不易!之所以取得這樣的結果和進步,關鍵是廣大石化企業和干部職工甩開膀子攻堅克難、擼起袖子開拓創新的結果,是石化全行業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不斷開創新發展格局的結果,也是各有關部委大力支持和社會各界關心幫助的結果。

  在此對廣大石化企業和干部職工,以及默默為石化創新發展作出重要貢獻的職工家屬,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各有關部委、各級領導和關心支持石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社會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

  二、石化行業高質量運行存在的挑戰及分析

  肯定2023年石化行業取得成績的同時,還要看到石化產業離高質量發展這一“首要任務”還有差距,這都需要我們全行業以及各石化企業協同發力,在不斷創新中逐一破解。

  一是效益的改善還有空間。石化大國的地位日益鞏固,但與發達國家和跨國公司相比,核心競爭力不強、效益差距明顯始終是我們的痛點。2023年全行業營業收入利潤率5.47%,不僅橫向與美歐日等發達國家和地區比有差距,而且縱向與自身的歷史好年景比也有差距,更是低于“十四五”以來的前兩年(2022年6.8%,2021年8%)。

  從與效益密切相關的經營數據看,每百元營業成本較2022年增加0.7元,全行業虧損面比2022年擴大2.8個百分點,虧損企業虧損額占到行業利潤總額的25.2%,存貨1.7萬億元、占行業營業總收入的10.6%。

  油氣和化工兩大板塊的應收款都有較大幅度的增加,油氣和煉油兩大板塊的管理費用增幅較大,煉油和化工兩大板塊的財務費用大幅增長。這都證明降本增效和效益提升都有較大的潛力和空間。

  二是產能過剩的嚴重性必須重視。為緩解“低端過剩、高端短缺”的矛盾,“十三五”以來石化產業不斷創新和快速發展,高端產品和高性能材料短缺的矛盾有所緩解,但基礎產品和通用材料過剩狀況不僅沒有改觀,而且呈日益嚴重之勢。特別是長期以來以規模論英雄、“過分重量的增加,而忽視質的提升”這種傳統思路和發展理念作祟,又疊加原始創新能力不強和技術瓶頸的制約,導致大量投資主要投向了擴大規模和量的增加,而投向結構優化和高端化、差異化的占比較少。這就造成了今天鮮有一個基礎產品和通用材料其產能產量不是世界第一,而高端聚烯烴及其彈性體、高檔電子化學品和高純超純試劑、高性能纖維復合材料和高性能膜材料長期依賴進口,或有的關鍵單體和關鍵原料長期難以攻克,甚至存在“卡脖子”問題。

  如果這種“低端過剩、高端短缺”的現狀不改變,我國石化產業就只能長期處于產業鏈的中低端徘徊,就只能長期在產能過剩的漩渦里內卷,就只能在石化大國的平臺上遙望“石化強國那盞閃耀的燈塔”。

  三是資源約束的瓶頸再次凸顯。我國發展石化產業“多煤缺油少氣”的資源瓶頸難以突破,與日韓和歐洲相比我們似乎多了一些資源方面的優勢,但與美俄和海灣地區相比資源優勢的差距十分明顯。

  綜合來看,我國除了鹽礦資源相對豐富以外,不僅“缺油少氣”,而且發展化學工業所需的磷礦、鉀礦資源,以及鋰礦、硼礦資源,氟化工的螢石資源,鋇鍶鹽的重晶石和天青石資源等等都相對缺乏。

  最典型的就是發展石化產業的主要能源和原材料石油和天然氣,2023年原油進口量5.64億噸、加工量7.35億噸都創歷史新高,原油進口量是時隔兩年,即連續兩年下降的情況下再度增加,加工量是在2022年下降3.4%的情況下重回正增長。2023年我國原油對外依存度由2022年的71.2%再次升高到72.9%。

  此外,資源方面的明顯瓶頸還有,乙烷裂解制乙烯和丙烷脫氫制丙烯用的輕烴資源,也是主要依賴進口,受供應鏈安全影響的波動較大,與北美和海灣地區相比其競爭力大打折扣。

  四是現代煤化工遭遇新的瓶頸。現代煤化工是我國的獨特優勢,也是少有的世界領先的一個領域。自國家布局“四大現代煤化工產業升級示范基地”以來,煤制油(直接法和間接法)、煤制氣、煤制烯烴、煤制乙二醇以及煤制芳烴等,都取得了重大創新和突破,積累了工程化和產業化的重要經驗,并在煤化工與石油化工互補、煤化工與新能源耦合發展等方面開展了深入研究和探索,更為國家能源安全提供了技術儲備和戰略保障。

  但是現代煤化工自升級示范以來一直磕磕絆絆。前幾年煤制烯烴是效益最好、看起來最成功的一個示范產業鏈,煤制油一直寄希望于免征消費稅的政策支持,煤制氣和煤制乙二醇一直處于虧損狀態,尤其是煤制乙二醇開工率始終在50%以下。

  2022年受俄烏沖突影響世界市場天然氣價格高企,又加上煤制氣企業解決了多年困擾的管道入網問題,煤制氣企業迎來了自升級示范以來難得的又一個好年景。

  可是2023年現代煤化工產業遭遇了新的困境,效益都大幅下降。據煤化工專委會預測:煤制油利潤同比下降52.7%,煤制氣利潤同比下降39%,煤制烯烴利潤同比下降82.4%。煤制乙二醇繼連年虧損后2023年繼續虧18.7億元;煤制烯烴往年的業績不再,營收同比下降7.8%,在利潤大幅下降82.4%的慘淡之下,營收利潤率只有0.52%?,F代煤化工遇到的新困境,既有原料煤炭價格高位、電價高位的因素,更有產品結構雷同、差異化和高端化不夠的問題。煤制乙二醇和煤制烯烴甚至存在與石油化工產品型號同質化競爭,以及與煉化一體化、輕烴制烯烴等不同原料路線的國際化競爭,今天的新困境也許是升級示范裝置所要經歷的大考之一。

  五是本質安全刻不容緩。從最近發布的《2023年度石化行業輿情報告》看,2023年安全形勢比前幾年嚴峻,1月15日的盤錦浩業、5月1日的魯西化工、9月7日的鄂爾多斯億鼎農業以及12月23日的齊魯石化等事故發生,安全生產的警鐘時時在敲響,本質安全的要求一刻也不能放松,過程安全的這根弦時刻都要繃緊。

  這就要求廣大石化企業認真落實好《關于加強今冬明春石油和化工行業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要求,更要求全體干部職工始終敬畏安全生產、規范操作,嚴格落實主體責任,下大力氣夯實安全生產工作基礎,嚴防嚴控重點領域重點環節安全風險,確保石化生產的過程安全和本質安全。

微信圖片_20240201102321.jpg

圖為發布會現場

  三、2024年石化產業高質量發展面臨的形勢及分析

  2024年,雖然形勢和挑戰更趨復雜,但總體來看將是企穩的一年。就世界經濟大背景看,2024年世界經濟將是“底部盤整,筑底企穩”的一年,將為迎接2025年開啟新的景氣周期筑牢底盤。2024年我們所面臨的新形勢:

  一是世界經濟增速放緩將持續。雖然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新發布相對樂觀的預測,但世界經濟增速將在2023年低于2022年的基礎上繼續放緩。剛剛閉幕的達沃斯論壇上,56%的首席經濟學家預計全球經濟2024年將走弱。世界銀行和經合組織預計將放緩0.2個百分點,摩根大通、瑞銀等多家機構也都做出同樣預測。

  2024年,發達經濟體的增速預計由2023年的1.5%放緩至1.2%,其中最大的發達經濟體美國的增速將由2023年的2.1%放緩到1.5%;而歐洲因逐漸擺脫俄烏沖突的影響,經濟增速將由2023年的0.7%小幅回升到1.2%。作為新興經濟體的印度、俄羅斯、巴西的經濟增速都將保持較快增長,但發展中經濟體預計比過去10年的平均水平低1個百分點,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增速將保持5%左右。

  綜合看,2024年世界經濟增速將繼續放緩,再加上個別國家推動“脫鉤”“去風險”,導致分化加劇和世界經濟的區域化、碎片化,全球貿易增速大幅下滑,更加遲滯了世界經濟的復蘇。

  二是不確定性因素將增多。大國博弈加劇,區域動蕩突發,2024年世界經濟環境面臨的第一個不確定性,主要來自俄烏沖突雙方能否簽署停戰協議?巴以戰火是停熄還是擴大?紅海危機火藥味漸濃。

  除了這些政治因素和區域動蕩外,第二個不確定性是美元何時開啟降息周期?這也是世界經濟不確定性之關鍵因素。美元為抑制通貨膨脹,自2022年3月啟動加息以來,新一輪收割過程告一段落,對大宗商品價格和世界經濟造成嚴重影響。但美國通脹水平尚未達到預期目標,多家國際機構預測美元從下半年開始將會開啟降息周期,但這也要看主要經濟體、能源主導國的協同效應,以及區域動蕩和局部危機的化解程度。如果能源價格、大宗商品價格和貨運價格居高不下,助推美國和發達經濟體的通脹指數難以回歸正常水平的話,美元開啟降息的時間表就會延后,世界經濟將繼續承壓。

  第三個不確定性是2024年將是歷史上的“超級選舉年”,有70多個國家進行首腦或議會選舉,首先3月份的俄羅斯選舉似乎沒有懸念,印度的選舉莫迪連任的可能性也較大,但11月初的美國大選至今難以預料,并時時牽動著世界各國,再加上英國首相和歐盟議會的選舉也存在諸多不確定性。這個歷史上選舉最多的年份給世界經濟平添了許多新的挑戰。

  第四個不確定性在南美,這也許是2024年世界經濟的新爆點。南美第二大經濟體阿根廷2023年的通脹率高達114.3%,新一屆政府的施政舉措令世界高度關注;委內瑞拉的選舉以及與圭亞那的區域爭端不僅涉及埃克森美孚等跨國公司的利益,“后院”的一舉一動也必定牽動著美國的神經。南美的不確定性因素會不會成為2024年世界經濟的兩只“蝴蝶的翅膀”?令人擔憂。

  多重不確定性因素并存,任何一個引爆都將對世界經濟造成嚴重沖擊。

  三是能源轉型將加速。能源轉型一直是社會進步的推動力,第一次和第二次工業革命都是由能源轉型推動的,以煤炭代替薪柴進入“蒸汽機時代”為代表和以石油代替煤炭進入以內燃機為標志的“電氣化時代”,為“二戰”后開啟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第三次工業革命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和豐厚的物質基礎。

  新世紀以來,能源轉型開啟了加速進程。歐洲及BP、殼牌、道達爾等多家能源公司加快了由傳統能源向新能源即清潔能源的轉型。如果說過去近20年的時間里大家還是在探索,甚至有的還在猶豫的話,今天為適應低碳發展新要求,能源企業向綠色低碳轉型都按下了加速鍵。

  當歐亞能源公司向清潔能源轉型開啟加速進程的時刻,北美能源公司卻大手筆并購化石資源的事件值得關注。2023年10月埃克森美孚宣布以595億美元收購先鋒自然資源公司,以確立其在二疊紀盆地的霸主地位。隨后雪佛龍宣布以530億美元收購赫斯公司,以確立其在非常規和深水領域的優勢地位。

  2023年能源領域的這些新動向是否在告訴我們,傳統能源向清潔能源的轉型是一個較長的過程,在這個較長的過渡期內需要經歷:前期的化石能源為主、清潔能源為輔,中期的化石能源與清潔能源并重,后期的化石能源為輔、清潔能源為主,直至最終過渡到化石能源完全退出能源領域,清潔能源成為人類社會的終極能源。

  我們可否大膽地設想?在這個較長的過渡期內,世界化石能源消費量在2030年達到峰值,達峰以后煤炭消費量較快下降,石油消費量降幅較小,在此后的20年時間里石油由能源為主的角色,逐步轉變為化學品和合成材料生產提供原料來源的角色。而天然氣將在化石能源達峰后消費量繼續保持增長,此后30到40年時間里,承擔起由化石能源向清潔能源轉型的重要角色,甚至是主角。直至可控核聚變和氫能等清潔能源成為人類的主體能源,之后天然氣也轉變為化學品和合成材料生產提供原料的角色而與石油并存。

  四是綠色低碳轉型進程加快。2023年世界各地的熱浪、洪水、森林大火等氣候災害急劇增加,損失慘重。據多家機構監測2023年成為地球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這更加使人們認識到:氣候變化是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需要國際社會攜手應對。

  2023年11月30日至12月13日,在迪拜召開的第28屆聯合國氣候大會上達成了歷史性的協議,開啟化石燃料轉型的加速進程。特別是在這次大會上,首次對《巴黎協定》提出的減排目標進行了盤點,盤點的結果并不樂觀:195個簽署《巴黎協定》的國家都沒有實現承諾的減排目標。

  一邊是氣候災害頻發,另一邊是減排不甚理想,又加上氣溫已經上升了1.1℃,距離《巴黎協定》確立的1.5℃溫控目標只差0.4℃了。面對這樣的嚴峻形勢,第28屆聯合國氣候大會再次重申:為了實現控制升溫的目標,溫室氣體的排放水平必須在2030年之前比2010年減少45%,并在本世紀中葉實現凈零排放。因此,這次氣候大會對新能源提出的目標是:到2030年將太陽能和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現有產能增加2倍;對化石燃料提出的目標是:以公平、有序和公正的方式轉變脫離化石燃料,在接下來的關鍵10年中加快行動,以期到2050年實現凈零排放。這次氣候大會上又有不少國家簽署了《全球甲烷減排承諾書》,中國也公布了甲烷減排計劃。

  為應對氣候變化的這些新的措施和要求,都將對我國石化產業的發展,尤其是油氣勘探開采領域、化學肥料領域以及飼料營養領域等產生深遠的影響。

  四、奮力開創石化行業穩中求進、以進促穩新局面

  2024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任務目標的關鍵一年。新的一年挑戰和形勢都更趨嚴峻,新的困難也可能會增多,但只要我們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做好“三個統籌”,中國經濟將進一步鞏固和增強回升向好態勢,預計中國經濟增速將繼續穩固在5%及以上水平,為世界經濟增長繼續貢獻30%以上的份額,仍然發揮世界經濟增長最大引擎的作用。

  2024年,石化行業高質量運行的總體思路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刻領會和深入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突出高質量發展、創新驅動、自立自強和自主可控,突出傳統產業和中小企業綠色低碳轉型和數字化升級,貫徹新發展理念,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準確把握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十二字”方針,在“轉方式、調結構、提質量、增效益”上狠下功夫,加快推進石化產業邁向新型工業化,為實現石化強國目標再創新業績,為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新貢獻。新的一年石化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應聚焦“以進促穩”扎實做好各項重點工作,“以進促穩”,穩是進的前提,進是穩的目標,以進促穩,以穩固進,就是要把穩大局與開新局結合起來,把傳統產業升級與新興產業培育結合起來,把創新引領與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結合起來,把開拓國內市場與深耕國際市場結合起來,主動作為、拼搏進取,實現全行業穩中求進的新跨越。

  1.新型工業化“進”有新思路

  新型工業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石化產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也是資源型能源型和基礎性重要配套產業,這就決定了石化產業自身應首先實現新型工業化,石化產業的新型工業化應走在國民經濟其他領域的前面。

  一方面,石化產業作為資源型和能源型產業,其新型工業化的重要特征應該是:科技水平高、資源消耗少、“三廢”排放低、經濟效益好。只有把石化產業建成這樣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才符合未來產業的要求,才是核心競爭力強、為人類創造美好生活的新型工業化,也才能夠徹底改變目前“談化色變”不符合科學邏輯的現象。

  另一方面,石化產業作為基礎性重要配套產業,新型工業化水平只有走在其他工業領域前面,才能為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應有的貢獻?;瘜W肥料、農藥工業的新型工業化是農業現代化的前提和基礎;涂料、顏料的新型工業化是建筑、高端涂裝制造業能否實現新型工業化的前提和基礎;合成纖維單體以及染料、飼料添加劑(維生素、蛋氨酸)等精細化學品直接關系到紡織、輕工、現代飼養業等國民經濟重要領域的新型工業化;合成材料、化工新材料、高性能復合材料等的新型工業化水平,直接決定著汽車、軌道交通、大飛機以及國防軍工、航空航天等重要領域和國家安全水平的新型工業化;高端膜材料、高性能纖維材料、生物合成等的新型工業化與新能源、電子信息、探月工程、生命健康等領域的新型工業化密切相關。

  由此可見,離開了石化產業的新型工業化,一個國家的新型工業化體系將難以形成。如果石化產業的新型工業化落在后面,一個國家的新型工業化進程就會嚴重受挫。這就是美、德以及法、英、日等發達國家優先發展石化產業,尤其是化工新材料、特種功能材料、專用化學品的關鍵所在。

  所以,我國石化產業的新型工業化,一定要通過科技創新和自立自強、加快綠色低碳轉型等扎實推進,特別是以數字化轉型和智慧化升級為抓手,通過智慧車間、智能工廠、智慧化工園區的建設,加快智能化改造和網絡化連接,讓石化產業的新型工業化為中國式現代化發揮應有的作用,作出更大的貢獻。

  2.創新驅動“進”有新突破

  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創新驅動發展是石化產業和企業邁向新型工業化和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要素、是第一驅動力。

  近年來,油氣勘探技術、化工新材料、專用化學品、現代煤化工等重點領域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但創新能力不強一直是我們實現石化強國目標最大的短板和制約。新時代高質量發展要求我們要著眼科技自立自強和自主可控,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促進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貫徹“四個面向”,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構建行業創新體系,強化科技戰略支撐,以自立自強為核心,突破一批制約行業發展的“補短板”技術和“卡脖子”技術,搶占一批科技制高點,大力推動跨領域跨行業協同創新,通過組織實施創新工程和組建創新平臺,突出關鍵共性技術研發,突破一批關鍵技術,研制一批高端產品,推動由石化大國向石化強國邁出關鍵性步伐。

  在新型煉油技術創新上,加快劣質渣油低碳深加工技術升級,開發組分煉油、分子煉油以及原油(重油)直接制化學品技術,提升原油(重油)催化裂解、低碳烷烴脫氫、加氫裂化反應過程效率與選擇性,加大綠色高效自主的煉油催化劑的開發應用。

  對于現代煤化工領域的創新,實施重大技術裝備攻關工程,加快產業化技術優化升級,推進原始創新和集成創新。加快高性能復合新型催化劑、合成氣一步法制烯烴、一步法制低碳醇醚等技術創新,實現煤制芳烴的產業化突破,聚焦大型高效煤氣化、新一代高效甲醇制烯烴等技術裝備及關鍵原材料、零部件,推動關鍵技術首批(次)材料、首臺(套)裝備、首版(次)軟件產業化應用;優化調整產品結構,加快煤基新型合成材料、先進碳材料、可降解材料等高端產品生產技術的開發應用,推動現代煤化工與可再生能源、綠氫、CCUS等耦合創新發展,推動現代煤化工裝備數字化建設,培育一批智慧生產典型場景。

  在化工新材料領域,關鍵是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主要聚焦關鍵核心技術、重大共性技術和材料的高性能化,以及已建成裝置的連續穩定生產,加大技術創新重點突破的產品,如高端聚烯烴、聚烯烴彈性體、高端EVA/EVOH薄膜、長碳鏈尼龍和芳香族尼龍,以及一部分關鍵單體、生物基新材料和性能優異的可降解材料等。

  3.綠色低碳轉型“進”有新成效

  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石化產業屬資源型和能源型產業,在貫徹“碳達峰碳中和”戰略、邁向新型工業化的進程中,面臨綠色化和低碳化發展的新要求和新形勢,其挑戰更為艱巨也更為嚴峻。

  我國石化產業的原料結構與發達國家和海灣地區以石油、天然氣和輕烴為原料不同。我國石化領域不論是原料用能還是燃料用能,以煤炭為原料和煤化工路線比重過高,以煤炭為原料的碳排放量遠高于天然氣和石油為原料的碳排放量。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石化產業的產品結構也偏重,大宗基礎產品和通用材料過剩,而高端產品和高性能材料短缺。發達國家主要以化工新材料、功能化學品為主。生產基礎化學品的過程中,物耗、能耗、排放都遠高于精細化學品和高性能材料。這就要求我們立足國情和資源稟賦,立足石化產業的現狀和實際,在加快綠色低碳化轉型中推動石化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煉化企業要積極采用清潔能源、綠電替代,推進現有燃煤自備電廠(鍋爐)清潔能源替代,積極探索研究太陽能供熱在煉油過程中的應用,逐步降低煤炭消費比例,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納水平。煉化企業還要加大應用短流程、反應過程強化、催化裂化余熱發生超高壓蒸汽技術等低碳生產工藝,加強甲烷與揮發性有機物的協同管控。煉化企業還要加快CCUS示范應用,有效降低碳排放,探索開展制氫尾氣及催化裂化煙氣二氧化碳直接轉化、二氧化碳干重整、二氧化碳加氫制油品和化學品技術示范。煉化企業還要探索與可再生資源融合發展,大力發展可再生資源制氫,開展綠氫煉化示范工程,推進綠氫替代,逐步降低煤制氫用量;研究制定低碳煉油技術評價標準,探索開展煉油企業碳排放計量、監測試點。

  現代煤化工企業要加大實施節能、降碳、節水、減污改造升級,提高資源能源利用效率,強化能效、水效、污染物排放標準引領和約束作用,穩步提升現代煤化工綠色低碳發展水平;嚴格能效和環保約束,擬建、在建項目應全面達到能效標桿水平,新建項目的企業環保應達到績效A級指標要求;堅決落實以水定產要求,推廣應用密閉式循環冷卻等節水技術,新建項目噸產品新鮮水耗達到行業領先水平;加快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治理、高鹽廢水階梯式循環利用、資源化深度處理,以及灰、渣等固體廢棄物資源化利用?,F代煤化工企業還要加快高濃度二氧化碳大規模低能耗捕集利用與封存、制備高附加值化學品技術開發和工業化應用;推動煤電、氣電、風光電互補。

  肥料、酸、堿等基礎化學品生產企業,要把節能減排放在重要位置,大力推進清潔生產技術改造和循環化改造,推廣先進適用的節能、低碳、節水技術以及廢棄物綜合利用技術,高度重視各類資源的節約集約利用。

  4.化解產能過剩“進”有新舉措

  產能過剩問題已成為困擾行業和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突出問題。新世紀以來,中國石化產業發展之快,產品不斷豐富、規模不斷擴大、產業集中度逐步提升,基礎化學品呈現過剩狀態。

  2010年,我國石化產業實現歷史性跨越,躍上第一化工大國,石化產業僅次于美國位居世界第二。那時又趕上世界經濟正在開啟新的景氣周期,我國石化產業乘著國家宏觀經濟的大勢和國際環境的大背景,再次邁入了集中建設和快速發展的新階段,產能進一步擴大、總量進一步增加。以2013年我國成為成品油凈出口國為標志,大宗基礎石化產品呈現全面過剩狀態。

  10年前的過剩,我們客觀地定義為“結構性過剩”,因為當時的現狀是大宗基礎產品和通用材料產能過剩,而高端專用化學品和高性能材料主要靠進口。高端專用化學品和高性能材料恰恰是我國高端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及電子信息、航空航天等領域不可或缺的重要配套材料,如果對外依存度過高,我國的產業鏈供應鏈安全風險就過高,關鍵時刻就有可能被“卡脖子”。因此,2016年8月,國務院專門印發了《關于石化產業調結構、促轉型、增效益的指導意見》,其指導思想和重點任務就是化解大宗基礎產品和通用材料的產能過剩問題,同時加快高端專用化學品和化工新材料的創新發展。

  “十三五”以來,化工新材料、專用化學品、高性能纖維、高端膜材料等都取得了新的突破和新的進步,可化解大宗基礎產品和通用材料產能過剩的效果不夠顯著,甚至有的產品產能過剩的狀況有增無減。2023年12月份召開的專業協會座談會上,氮肥協會、氯堿協會、純堿協會、橡膠協會、涂料協會、合成樹脂協會等專業協會都對產能過剩表示了高度關注,并對新增產能的持續增加表示了擔憂。今天大宗基礎產品和通用材料產能過剩的問題,不僅是影響石化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突出問題,也是困擾廣大石化企業和企業家們的突出問題,更是跨國公司高度關注和高度警覺的突出問題。

  可以說化解產能過剩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因為今天產能過剩的問題,已經不僅是肥料、酸、堿、涂料、農藥、鈦白粉、有機硅單體、PTA、PET等基礎化學品和通用材料等領域面臨的問題了,而1,4-丁二醇、EVA、POE、己二腈、己內酰胺、尼龍6、尼龍66以及與新能源動力電池相關的碳酸鋰、磷酸鐵鋰、六氟磷酸鋰等,諸多產品的在建、擬建產能都令人驚訝。有些產品,如果已經規劃的擬建產能都能如期建成投產的話,不僅是滿足國內市場需求的問題,有的滿足世界市場的消費總量都綽綽有余。

  有這樣一組數據:2022年中國動力電池裝車量占全球總銷量56.9%,儲能電池出貨量占全球87%,正/負極材料出貨量占全球約90%,電解液出貨量占全球85%,鋰電隔膜占全球市場80%。有預測說,如果任其無序擴能,到2025年全球動力和儲能電池的規劃產能將是全球需求量的12倍。

  

   相關新聞
主站蜘蛛池模板: 象山县| 红安县| 克山县| 建昌县| 周宁县| 疏附县| 万全县| 南京市| 西林县| 邳州市| 通海县| 大宁县| 峨眉山市| 乌审旗| 浦北县| 松桃| 绥滨县| 东台市| 凤山县| 壤塘县| 怀来县| 宝清县| 松江区| 和平区| 陈巴尔虎旗| 合水县| 呼图壁县| 军事| 辉县市| 漳平市| 高平市| 商洛市| 罗平县| 灵武市| 普兰县| 兴义市| 安义县| 莱芜市| 收藏| 上虞市| 象州县|
<cite id="2o0ik"></cite>
  • <th id="2o0ik"></th>
    <ul id="2o0ik"><pre id="2o0ik"></pre></ul>
    • <strike id="2o0ik"><s id="2o0ik"></s></strike>
      <blockquote id="2o0ik"><tfoot id="2o0ik"></tfoot></blockquo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