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河南省發展改革委公布的首批河南省產業創新中心名單中,由河南金丹乳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牽頭的河南省生物降解材料產業創新中心聚焦研發可降解材料的淀粉基、生物基和石油基產業技術,著力完善生物降解材料產業鏈。
打造平臺 構建全產業鏈 在周口市鄲城縣城區東部的高新技術開發區,生物降解材料創新中心的配套建設工作正在有條不紊地推進。 “目前,已新建了生物發酵技術研究室,應用技術研究室投入使用,聚對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PBAT)中試線安裝完成,將為正在建設的年產6萬噸PBAT生物降解材料生產線提供技術支撐。” 金丹科技技術總監蔣棟梁表示。 作為農業大市,周口擁有豐富的玉米資源,發展生物降解材料有著先天優勢。蔣棟梁介紹說,產業中心規劃新建1500平方米產業創新中心科技樓,組建生物發酵技術研究室、生物基降解材料研究室、石油基降解材料研究室、淀粉基材料研究室、制品與應用技術研究室、多功能推廣應用中心等。 “創新中心將著眼于發展玉米—乳酸—聚乳酸(PLA)—改性材料—制品的生物降解材料全產業鏈,重點圍繞生物降解材料產業中高純丙交酯產業化、PLA規模化放大、PLA工程塑料專用樹脂制備和PLA改性及加工等關鍵卡脖子技術開展技術研究,建設生物發酵技術研究室、生物基降解材料研究室、石油基降解材料研究室、淀粉基材料研究室等研發平臺,新建高效發酵、低成本PLA生產工藝優化、生物降解聚酯改性、淀粉基材料4個中試線,打造集技術創新、成果推廣、技術轉移轉化、科技孵化、人才培育于一體的集成創新平臺。”蔣棟梁說。 產研攜手 推進產業集聚 據了解,該產業創新中心由河南金丹科技牽頭,鄭州大學微納成型技術國家級國際聯合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金丹生物新材料有限公司、河南甜蜜蜜糖業有限公司等8家單位攜手組建,重點開展非鈣鹽法生產乳酸、“一步法”制備丙交酯、PLA工程塑料專用樹脂制備、PLA改性及加工等基礎前沿技術研發。 金丹科技以玉米為原材料,利用現代生物技術將玉米中的淀粉轉化為乳酸、乳酸鹽、乳酸酯等產品,進一步以高品質乳酸為原料聚合成可降解材料丙交酯、PLA產品,實現了對玉米由粗加工、初加工到精加工、深加工的多層次價值增值。 與此同時,金丹科技與控股子公司金丹生物新材料丙交酯/PLA生產線進行產業鏈對接,形成玉米—淀粉—乳酸—丙交酯/PLA—改性制品的產業主鏈,圍繞產業主鏈使上下游產業在周邊進行集聚,帶動區域農業和工業經濟快速發展。 參與創建中心的河南甜蜜蜜糖業有限公司利用玉米加工成玉米淀粉和淀粉糖,并進一步加工制成丙交酯/PLA,為生物降解材料的生產制造提供原料,促進生物降解材料產業集群的發展。 “參建單位在不同領域開展協同攻關。比如,在淀粉、乳酸以及PLA領域,由金丹科技、甜蜜蜜、金丹生物共同開展研究;在PLA工程塑料專用樹脂領域,由鄭大微納成型、中科院寧波材料所共同開展研究;在PLA改性及加工領域,由銀金達、鄧州金碧、銀豐塑料共同開展研究。”蔣棟梁表示。 “產業創新中心建設可推動我國生物降解材料產業發展,對加快傳統石油基塑料制品替代,消除白色污染意義重大。”周口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產業化提速 向千億級進發 “立足周口生物降解材料產業基地和集群建設,發展玉米種植-淀粉—乳酸—丙交酯—PLA—改性材料—制品的生物降解材料全產業鏈,我們已經確定了打造河南省千億級生物降解材料產業鏈和世界生物降解材料產業基地的目標。”周口市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我國對于塑料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非常重視,生態環境部已將治理“白色污染”列為重點工作之一。 “依托豐富的生物資源、堅實的產業基礎,周口也將生物降解材料產業列入周口三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深入推進生物降解材料產業的快速發展。”該負責人表示,目前,周口擁有金丹科技、銀豐塑料、益海嘉里、金丹生物新材料等多家生物化工、可降解材料的龍頭企業,擁有亞洲最大的乳酸生產基地。 今年8月,《河南省促進生物經濟發展實施意見》印發,作為五大生物經濟基地之一,周口被納入“一核五基地”產業布局,將建設全國重要的生物基可降解材料產業基地。 在產業化方面,該產業創新中心“十四五”期間計劃將十大工程項目實現重要科技成果產業化。主要包括年產6萬噸生物降解聚酯、1萬噸丙交酯、15萬噸PLA、40萬噸淀粉、20萬噸乳酸、5萬噸淀粉基材料、5萬噸精制乳酸、1萬噸高品質乳酸乙酯、20萬噸乳酸副產石膏綜合利用等產業化項目。 在“十四五”時期,周口力爭建成在全國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生物降解材料產業集群;2025~2030年,把周口生物降解材料產業集群打造成1000億元產值規模的世界生物降解材料產業集群。 “我們希望出臺支持生物降解材料產業發展的行動計劃,從產業政策、市場準入、行業標準等方面給予扶持,引導產業向專業化、規范化、全球化發展。”蔣棟梁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