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網訊 9月8日,由吉林石化公司開發的苯液相烷基化合成乙苯催化劑技術,通過了吉林省科技廳組織的專家驗收。 專家組認真查看了技術開發現場,聽取了吉林石化關于項目實施情況匯報,審閱了驗收數據等相關資料,對關鍵問題進行討論后,認為該項目完成了項目任務書內容和考核指標,同意通過驗收。 據項目負責人李菁博士介紹,該項目通過復合助劑改性的方法,開發出新型苯液相烷基化合成乙苯催化劑——納米薄層MCM-22分子篩催化劑,明晰了催化劑后處理制備工藝和反應工藝條件,確定了原料雜質控制指標,完成了1立方米晶化釜放大合成中試研究,建成了納米薄層MCM-22分子篩中試生產裝置,催化性能達到進口催化劑水平。 數據顯示,MCM-22分子篩催化劑在合成乙苯反應中,與裝置現用催化劑相比,裝填數量明顯減少,還降壓了反應溫度、苯烯比、物耗和能耗,在節約成本的同時,提高乙苯產能,降低副產殘油量。 不僅如此,MCM-22分子篩催化劑還具有性能穩定、運行周期長的特點。裝置現用催化劑使用周期為4年一再生,而應用該技術再生的催化劑使用壽命可達7~9年,延長了催化劑的使用壽命。若該項目實現產業化,將使吉林石化苯乙烯裝置合成乙苯單元更換一次催化劑的成本降低1400萬元。 “若MCM-22分子篩催化劑實現產業化,將降低裝置能耗,提高裝置產能,預計每噸可節約資金50萬元。MCM-22分子篩催化劑的成功研發,打破了國外催化劑的技術壟斷,實現了吉林石化科技創新能力的新躍升。”吉林石化研究院副院長劉長清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