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初評通過項目
|
序號
|
評審組
|
項目名稱
|
主要完成人
|
提名單位(專家)
|
初評建議等級
|
1
|
數學組
|
波動方程反問題的數學理論與計算方法
|
包 剛(浙江大學)
|
江 松
|
二等獎
|
2
|
數學組
|
不可壓流體方程組的非線性內蘊結構
|
雷 震(復旦大學),
周 憶(復旦大學)
|
張平文,張 平,黃飛敏
|
二等獎
|
3
|
數學組
|
p進霍奇理論及其應用
|
劉若川(北京大學)
|
張繼平
|
二等獎
|
4
|
數學組
|
同余數問題與L-函數的算術
|
田 野(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
|
席南華
|
二等獎
|
5
|
物理與天文學組
|
基于超冷費米氣體的量子調控
|
張 靖(山西大學),
王鵬軍(山西大學),
黃良輝(山西大學),
孟增明(山西大學)
|
山西省
|
二等獎
|
6
|
物理與天文學組
|
基于量子信息技術研究量子物理基本問題
|
李傳鋒(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許金時(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黃運鋒(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柳必恒(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郭光燦(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中國科學院
|
二等獎
|
7
|
物理與天文學組
|
基于高精度脈澤天體測量的銀河系旋臂結構研究
|
徐 燁(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青海觀測站),
鄭興武(南京大學),
張 波(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
李晶晶(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青海觀測站),
吳元偉(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青海觀測站)
|
青海省
|
二等獎
|
8
|
化學組
|
納米限域催化
|
包信和(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潘秀蓮(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傅 強(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鄧德會(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
中國科學院
|
一等獎
|
9
|
化學組
|
有序介孔高分子和碳材料的創制和應用
|
趙東元(復旦大學),
李 偉(復旦大學),
鄧勇輝(復旦大學),
張 凡(復旦大學)
|
上海市
|
一等獎
|
10
|
化學組
|
活細胞化學反應工具的開發與應用
|
陳 鵬(北京大學),
趙 勁(南京大學),
昌增益(北京大學),
李 劼(北京大學),
林世賢(北京大學)
|
教育部
|
二等獎
|
11
|
化學組
|
碳鏈與金屬的螯合化學
|
夏海平(廈門大學),
張 弘(廈門大學),
朱 軍(廈門大學),
朱從青(廈門大學),
王銅道(廈門大學)
|
福建省
|
二等獎
|
12
|
化學組
|
手性金屬-有機多孔固體的設計構筑及性能研究
|
崔 勇(上海交通大學),
劉 燕(上海交通大學),
袁國贊(上海交通大學),
宣為民(上海交通大學),
劉泰峰(上海交通大學)
|
教育部
|
二等獎
|
13
|
化學組
|
熒光探針性能調控與生物成像應用基礎研究
|
張曉兵(湖南大學),
譚蔚泓(湖南大學),
趙子龍(湖南大學),
陳 卓(湖南大學)
|
湖南省
|
二等獎
|
14
|
化學組
|
單壁碳納米管的可控催化合成
|
李 彥(北京大學),
楊 烽(北京大學),
楊 娟(北京大學),
褚海斌(北京大學),
金 鐘(北京大學)
|
高 松,任詠華,卜顯和
|
二等獎
|
15
|
地球科學組
|
黃土高原生態系統過程與服務
|
傅伯杰(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陳利頂(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呂一河(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馮曉明(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王 帥(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
陳發虎,崔 鵬,于貴瑞
|
二等獎
|
16
|
地球科學組
|
峨眉山大火成巖省與地幔柱研究
|
徐義剛(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
何 斌(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
王 焰(香港大學),
肖 龍(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
鐘玉婷(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
|
廣東省
|
二等獎
|
17
|
地球科學組
|
相關新聞
主站蜘蛛池模板:
商都县|
彭泽县|
鲜城|
绿春县|
黄陵县|
太谷县|
阿合奇县|
茌平县|
利川市|
岳阳市|
阿拉善盟|
同江市|
射洪县|
额尔古纳市|
巴楚县|
梅州市|
和顺县|
吉林省|
巴东县|
当阳市|
务川|
扎兰屯市|
千阳县|
板桥市|
富川|
乐清市|
光泽县|
炎陵县|
太仓市|
苏尼特右旗|
安泽县|
南安市|
高青县|
丰城市|
全椒县|
曲水县|
平顶山市|
清徐县|
罗定市|
杭锦后旗|
宜章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