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度陳嘉庚獎揭曉:比天然金剛石更硬的人工材料合成等6項目獲獎
文章來源:未知 更新時間:2018-05-31 14:49:28
據(jù)報道,2018年度陳嘉庚科學獎、陳嘉庚青年科學獎30日下午在北京揭曉并頒獎,共有6個項目獲得陳嘉庚科學獎,6位青年科學家獲得陳嘉庚青年科學獎。
2018年度陳嘉庚科學獎6個獲獎項目包括:《原子尺度上“小分子機器”在固體表面的構筑與物性調控》獲陳嘉庚數(shù)理科學獎、《納米限域催化及其在甲烷直接轉化中的應用》獲陳嘉庚化學科學獎、《水稻株型形成與稻米品質調控的分子基礎》獲陳嘉庚生命科學獎、《煤成氣及鑒別理論》獲陳嘉庚地球科學獎、《基于L(1/2)正則化理論的稀疏雷達成像》獲陳嘉庚信息技術科學獎、《比天然金剛石更硬的人工材料的合成》獲陳嘉庚技術科學獎。
這6個獲獎項目的主要完成人分別是中科院物理研究所高鴻鈞院士、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包信和院士、中科院遺傳與發(fā)育生物學研究所李家洋院士、中國石油勘探開發(fā)研究院戴金星院士、西安交通大學徐宗本院士和中科院電子學研究所吳一戎院士、燕山大學田永君院士。
2018年度陳嘉庚青年科學獎獲獎人共6位,分別是北京大學教授江穎獲陳嘉庚青年科學獎數(shù)理科學獎、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研究員黃正獲陳嘉庚青年科學獎化學科學獎、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吳蓓麗獲陳嘉庚青年科學獎生命科學獎、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孫業(yè)樂獲陳嘉庚青年科學獎地球科學獎、西北核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常超獲陳嘉庚青年科學獎信息技術科學獎、南京大學教授朱嘉獲陳嘉庚青年科學獎技術科學獎。
陳嘉庚科學獎是以著名愛國僑領陳嘉庚先生名字命名的科技獎勵,其前身為陳嘉庚獎。2003年,中科院和中國銀行共同出資成立陳嘉庚科學獎基金會,設立陳嘉庚科學獎,以獎勵近期在中國做出的重大原創(chuàng)性科學技術成果;2010年陳嘉庚科學獎基金會又設立陳嘉庚青年科學獎,獎勵在中國獨立做出重要原創(chuàng)性科學技術成果的40歲以下的青年科技人才。這兩個獎都按學科分設6個獎項,每兩年評選一次。
據(jù)悉,10余年來,陳嘉庚科學獎已有30項原創(chuàng)成果,共35位科學家獲獎,陳嘉庚青年科學獎則已授予22位杰出青年科技人才。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