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微納米反應器與反應工程學創新特區研究組劉健研究員團隊在微/納米反應器的構筑方面取得新進展:通過設計一種亞微米反應器,實現了苯乙炔加氫高選擇性的制取苯乙烯。
設計合適的反應器并優化操作條件是化學工程中至關重要的步驟。在自然界中,化學轉化往往以串聯反應的形式在限域的空間內完成,這種限域的空間可以是幾個納米的酶,也可以是微米級的細胞。在材料科學領域,通過模擬細胞而設計的微/納米反應器,不但可以提高反應的效率和選擇性,而且這些“人造細胞”在高溫燒結下還可以表現出優異的穩定性。然而,在設計微/納米反應器時,如何精確控制組成,以及如何選擇活性位點這兩個催化反應所必需的問題仍然具有挑戰性。
該所李燦院士和楊啟華研究員之前在納米反應器研究方面取得了系列進展,在此基礎上,劉健研究團隊與中科院金屬所等科研機構合作,成功構建了一種“蛋黃-蛋殼”結構的亞微米反應器,他們將負載金屬納米粒子的亞微米反應器合成為氧化鋅-微孔碳核殼結構。該亞微米反應器作為一種催化劑在苯乙炔加氫制苯乙烯反應中具有高選擇性。這種亞微米反應器為氧化鋅核與碳殼之間創造了空隙,從而為多相催化反應中反應物的富集提供了獨特的反應環境。同時,核與殼之間的空隙空間,為多種用途的微/納米反應器或納米容器儲存貨物時提供足夠的容納空間。該研究有助于合理設計化學性能增強的多功能催化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