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輛鈉離子電池低速電動車在中科院物理所園區內完成示范演示。該輛電動車由依托中科院物理所鈉離子電池技術成立的中科海鈉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推出。
該所研究人員在多年鋰電池研究基礎上,獨立開發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鈉離子電池體系,在電池正極、負極、電解質、添加劑、黏接劑等關鍵材料方面取得多項技術成果,并申請30余項發明專利。該電池體系選用資源豐富的鈉作為活性元素,正負極材料分別選用成本低廉的鈉銅鐵錳氧化物和無煙煤基軟碳,具備明顯的成本優勢。目前鈉離子電池的能量密度已達到120Wh/kg,是鉛酸電池的3倍左右。低成本鈉離子電池有望在低速電動車、電動船、家庭儲能、電網儲能等領域獲得應用。
該技術成果已在中科海鈉的產業化基地完成了從電極材料基礎研發到放大制備和生產,、從材料到電芯、從單體電池到電池模塊、從電池組件到低速電動車的產業化應用。
2018年3月發布的《2018年新能源汽車標準化工作要點》首次將低速電動車納入新能源汽車的范疇。目前,90%以上的低速電動車以鉛酸電池作為動力源,鉛酸電池在成本方面具有一定優勢,但其壽命一般只有1~2年,且廢舊電池會造成環境污染。低速電動車要想得到長期發展,必須開發綜合性能更優且環保的電池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