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半年以來,碳酸鋰市場一改近兩年頹勢,價格從6萬元(噸價,下同)重新回到7萬元線上。對于碳酸鋰此輪漲勢,業內人士喜憂參半,喜的是市場終于止跌企穩,憂的是對于行情持續上行的信心不足。
迎來反彈行情 《財經》產業研究中心研究員尹路認為,此次碳酸鋰行情反彈為“戲劇性反轉”。據生意社數據顯示,10月17日碳酸鋰(電池級)均價為7.32萬元,比6月25日的階段性低點上漲1.33萬元,漲幅達到22.23%。 事實上,碳酸鋰市場已經經歷了持續近兩年的漫長且嚴峻的下行期。今年4月,廣州期貨交易所碳酸鋰期貨主力合約連續價格和上海鋼聯現貨報價均跌破7萬元的關鍵點位,6月下旬更是觸及5.9萬元的階段性低點。 尹路認為,低于6萬元的價格已經擊穿多數鋰鹽企業的成本線。這一價格水平下,行業普遍陷入生產即虧損的困境,江西、四川等地部分云母提鋰企業已開始階段性停產,澳大利亞部分高成本鋰輝石礦山也縮減了開采規模。國內部分鋰鹽企業為維持現金流,甚至以“僅覆蓋原材料成本”的價格拋售庫存,進一步加劇了價格下行壓力。 但當碳酸鋰價格觸及6萬元之后,市場找到了底部支撐。進入7月,碳酸鋰期貨市場率先釋放轉向信號。7月21日,主力合約收盤價突破7萬元。現貨市場緊隨其后,7月28日碳酸鋰均價為7.08萬元。尹路表示,市場已不再是溫和復蘇,而是堅定上漲。 供需關系改善 創元期貨分析師余爍認為,此輪漲勢的內因主要是市場供需基本面邊際改善。 供應端受政策方面影響收緊。從國家資源安全層面,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明確提出,鋰作為關系國家經濟安全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礦產納入戰略性礦產目錄,實行保護性開采。此政策將增加礦產的生產成本。 不僅如此,將鋰提升到戰略資源的地位,疊加我國“反內卷”等政策出臺,市場迅速出現反應。高盛在研報中指出,中國今年已經減少4.7萬噸鋰的供應,涉及兩大核心項目:中國江西的枧下窩鋰云母礦、藏格的鹵水業務。此外,伊春8個鋰云母項目被要求重新提交核查報告,短期供應將轉向偏緊。 而需求端則保持平穩。生意社分析團隊認為,商務部辦公廳組織開展今年千縣萬鎮新能源汽車消費季活動,要求落實汽車以舊換新政策。中國人民銀行、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六部門印發的《關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擴大消費的指導意見》,鼓勵金融機構開展汽車貸款業務,適當減免汽車以舊換新過程中提前結清貸款產生的違約金。這些政策有助于進一步刺激新能源汽車消費,對碳酸鋰需求有潛在拉動作用。在“金九銀十”消費旺季推動下,新能源汽車市場產銷量持續回升。 供需關系改善庫存持續下降。6月以來,國內碳酸鋰庫存呈現持續去化趨勢。截至9月底,國內碳酸鋰庫存較6月底下降約2.1萬噸,降幅接近50%,庫存水平降至近全年低位,推動市場上行。 長期壓力猶存 對于市場能否重回牛市行情,業內人士多保持謹慎態度,認為階段性反彈并未改變行業供過于求的本質矛盾。 從戰略角度來看,“反內卷”等政策的目標是整合行業并加強監管。基于此,高盛判斷今年削減的鋰供應量預計在2026年恢復供應。鋰市場可能會繼續面臨供過于求的壓力。 “目前,碳酸鋰需求雖然表現強勁,但總體的供需關系只是改善,并非反轉。”余爍表示,從需求端來看,盡管碳酸鋰市場底部支撐明顯,但仍需關注需求的持續性。10月之后,隨著需求季節性走弱,碳酸鋰去庫幅度可能放緩,價格持續單邊上漲的概率不大。 長期需求來看,高盛認為,近年來對鋰的需求仍然強勁,但值得注意的是,從2025到2028年,生產商目前計劃增加的供應量,遠超市場所需。中國電動汽車(EV)需求方面,短期因補貼與降價表現強勁,但預計2027至2028年補貼取消后銷量放緩,2027至2030年銷量低于此前預期。同時,動力技術路線也影響鋰需求。中國2030年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將占EV銷量一半;西方更青睞鋰密集度低的混合動力汽車,鋰需求量或將有所減少。 綜上,碳酸鋰市場“供過于求”的邏輯未改,相關企業需要通過開拓新興市場和儲能利用等方面取得突破,用技術創新、成本控制等方面在市場競爭上取得優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