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生意社數據監測顯示,2020年碳酸鋰價格整體呈現上行趨勢。從第二季度開始碳酸鋰價格就處于持續走低中,下跌幅度逐漸累積增大,直至11月份開始碳酸鋰價格迎來全面回升,年末將至碳酸鋰市場一片利好現象,可謂是供不應求的狀態。12月28日工業級碳酸鋰華東地區均價價格為50000元/噸,與年初(1月1日)44400元/噸相比上漲了12.61%。12月28日電池級碳酸鋰華東地區均價價格為54600元/噸,與年初(1月1日)51000元/噸相比上漲了7.06%。 第一季度碳酸鋰價格漲跌互現 2020年第一季度碳酸鋰價格整體呈現漲跌不一的表現,走勢相對震蕩。2020年春節假期較往年提前到來,碳酸鋰市場成交有限,備貨企業開始逐漸減少,生產企業基本以現款的方式進行低價成交。市場下游減停產情況普遍,需求低迷,高品質電池級碳酸鋰出貨艱難,因此價格處于低位。春節過后,國內冶煉廠受疫情影響,復工時間均出現推遲。再加之國內物流不暢發貨受阻,庫存水平小幅被動增加。 2月下旬隨著四川、江西部分鋰鹽廠開始陸續復工,材料廠對碳酸鋰上調保持觀望態度。金屬鋰受鋰鹽價格抬升及物流受限影響,價格同步上調。3月碳酸鋰價格繼續小幅上調,由于工業級碳酸鋰庫存處于低位,疊加物流費用上漲,部分錳酸鋰下游急用鋰鹽至成交價格略微上調。但隨著上游冶煉廠生產的恢復,疊加下游需求整體偏淡,碳酸鋰價格趨穩。之后因海外疫情影響,下游動力需求仍無明顯起色,消費類電子市場走弱趨勢,碳酸鋰價格承壓明顯,價格出現下行。
2020年疫情對一季度新能源行業影響較大,終端車市開工率平均不到5成,產銷量持續下滑。終端市場低迷傳導至上游電池廠及材料企業,由于下游需求疲軟,各家廠家對一季度持悲觀態度。整個市場成交寡淡,相比去年2、3月訂單量銳減。 第二季度碳酸鋰價格持續下行,出現“跌跌不休”之態 隨著國內疫情逐步可控,各地復工順利開展,碳酸鋰供應端增長明顯。4月江西地區開工率迅速恢復,青海地區隨著天氣轉暖,部分企業開工率也有所上調。而終端需求暫無明顯起色,企業滿產動力不足。再加之海外疫情的擴散,東南亞地區多家終端工廠宣布停產,同時大量出口訂單面臨取消。多重因素導致電池級碳酸鋰訂單零星,工業級碳酸鋰訂單出現下滑。 進入5月碳酸鋰價格繼續走低。市場成交依舊冷清,終端處于去庫存階段,材料端按需采購碳酸鋰,無更多備庫意愿。由于下游需未現拐點,供應商普遍反饋下游需求仍在持續縮減,價格承壓明顯。直至6月碳酸鋰價格繼續震蕩下行。由于供應面充足,下游需求萎靡,市場供需矛盾突出。再加之三元材料開工率仍維持低位,市場成交難度較大,因此碳酸鋰價格出現進一步下行。 第三季度碳酸鋰價格稍有回暖 第三季度開始市場下游需求略有恢復,市場詢價有所增加,7月中下旬工碳價格逐漸回升,需求也相對有所轉好,電池級碳酸鋰也處于緩步提漲的狀態。隨著低價碳酸鋰逐漸消耗完畢,碳酸鋰價格開始觸底,鹽湖工碳出現反彈跡象。8月碳酸鋰市場詢價氛圍相對濃厚,由于江西及青海鋰鹽大廠出貨情況良好,價格保持持續堅挺,部分企業試著小幅上調碳酸鋰價格,試探市場接受程度。 而9月碳酸鋰市場價格處于先降后漲的態勢,上旬開始小部分企業報價價格稍有下調,主要是由于前期價格偏高,因此下調價格來吸引客戶資源,而其他大部分碳酸鋰廠家基本都保持相對平穩的價格。隨著下旬的到來,下游三元材料需求恢復緩慢,終端降本壓力仍將持續向上游傳導,電池級碳酸鋰價格上調步調依舊承壓。而后期工業級碳酸鋰庫存情況趨緊,下游從大廠購貨出現貨源短缺情況,價格隨之反彈。 第四季度碳酸鋰價格全面回升,市場一度呈現供不應求 第四季度開始碳酸鋰市場呈現平穩運行的態勢,雖然市場處于利好狀態但是價格持續穩定中,也有部分企業上調碳酸鋰的價格,價格上調的原因是由于近期鋰鹽原料價格成本有所上漲,因此導致碳酸鋰價格帶動上行。10月澳洲鋰礦Altura進入“托管”狀態,這對原材料供應方面產生一定的影響,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帶動原料成本的提升,下游產品也因此會受到上游原料漲價的傳導。 進入11月碳酸鋰產品開始逐漸出現貨源緊張狀態,由于上下游企業對價格博弈的持續升溫,碳酸鋰價格開始呈現上行。隨著出貨的日漸趨緊,價格也在持續走高,供需結構有望隨著鋰電行業持續發展而有所改善。隨著冬季天氣轉涼,鹽湖等地的鋰礦產量降低,碳酸鋰庫存量的減少和電動車市場的需求的增長,帶動碳酸鋰價格持續走高。 12月初碳酸鋰市場一度出現了供不應求的狀態,很多廠家碳酸鋰基本處于無貨狀態,市場呈現出貨緊價揚的現象。年末將至,市場進入年底備貨的階段,下游詢價開始增多。再加之材料廠成本提升較多,價格持續承壓,使得市場調漲情緒仍舊繼續。 后市預測 綜上所述,2020年碳酸鋰價格可謂是起起伏伏,上半年由于疫情影響,市場價格持續處于底位震蕩,直到第四季度碳酸鋰價格終于有撥開云霧見明月的態勢,由于前期跌幅過大、利好政策出臺和原料價格推漲是碳酸鋰價格底部回升的三大驅動因素。目前碳酸鋰價格已經穩步提升至5萬元/噸。展望2021年,第一季度將延續年底備貨情緒,供需結構應該不會有較大改變,預計2021年一季度上行持續,供應增量或將影響價格小幅波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