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政府辦公廳上周印發《關于建立“要素跟著項目走”機制的意見》,從土地、能耗、污染物排放總量替代指標、水資源、資金等五個方面,強化涉化重大項目要素保障,加快項目落地見效。 經歷兩年的布局調整,山東省建立了高端化工項目庫,入庫項目362個,總投資近6000億元,主要集中在石化深加工、橡膠材料、農藥、染料、精細化工、醫藥化工等領域。但已公布的許多項目卻深受土地、能耗和排放指標制約,不得不暫緩開工。 山東省政府研究室研究一處處長徐俊青對此表示,一方面要從投資強度、畝產效益、能耗地耗、污染排放、技術水平等方面,把好項目質量關;另一方面還要強化要素保障,破解土地、環境容量、能耗指標等“卡脖子”因素,加快項目落地見效。 根據該意見,在土地方面,山東省將改進新增建設用地指標使用方式,優先支持省級重點項目;改革傳統土地要素分配方式,以“四個一批”重點項目質量、數量以及項目落地開工實效作為配置計劃指標的依據,推動項目“拿地即開工”。 在能耗方面,山東省將開展單位能耗產出效益綜合評價工作,評價結果作為實施差別化資源要素配置的重要依據;試行能耗指標省級收儲,2020年收儲1000萬噸能耗指標和1000萬噸煤炭消費指標;建立用能權交易機制和交易平臺,推進初始用能確權、有償使用、交易工作,嚴格履約機制。 在污染物排放總量替代指標方面,省內將嚴格落實“四上四壓”(壓舊上新、壓小上大、壓低上高、壓散上整)的要求,將騰出的污染物總量指標優先用于支持全省重點項目。 在水資源方面,將強化水資源配置與重大生產力項目布局的銜接平衡,重點項目選址優先落實水資源保障。 在資金方面,將建立重大項目“白名單”制度,保持信貸支持連續性;鼓勵金融機構通過適度擴大信貸投放、收回再貸、展期續貸等方式幫助企業紓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