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有機農夫市集上,蔬菜瓜果形態各異,有美有丑,和超市整齊劃一、包裝繁復的蔬果仿佛來自兩個世界。但要論“難看”,來自河北唐山三和雨順農場的蘋果、梨、桃,那絕對是丑果界的top2。 ●北京有機農夫市集上的蔬菜瓜果形態各異,有美有丑,沒有被包裹在塑料袋或保鮮膜里,消費者可以按需散稱。
●來自三和雨順農場的梨和蘋果。
不過,只要你克服了外貌協會的歧視,大膽拿起一個有蟲眼的水果,小心翼翼咬上一口,很難不被果子豐富的滋味征服。
偶爾也有好事的好心人勸農場主李技棟大哥:“你也稍微管理一下果園嘛!套袋、除草、捉蟲,起碼能讓果子好看點。”李大哥總是笑瞇瞇又堅決地搖搖頭,然后跟你掏心掏肺地講出一番大道理來:“自我英雄多磨難,從來紈绔少偉男,現在好多消費者不能理性對待梨的外觀……”
●天氣很熱,李大哥一邊自己吃梨,一邊給集友講解梨的表面為啥有一些“傷痕”。
原來他的這番堅持有著深刻的原因。很多生態農友都是一上手就搞有機農業,生于1970年代的李大哥則浸淫常規農業多年,曾經賣了好多年的化肥農藥,還做了好幾個大品牌的一級代理。雖然衣食無憂,攢下一些家底,但在銷售和指導農戶的過程中,李大哥也逐漸觀察到常規農業的問題 :
農藥超劑量使用。
種植面積規模越大,越離不開除草劑的使用。
化肥(氮磷鉀三元素復合肥)越用越多,增產幅度越來越低。
有機肥使用量接近為零。有機肥來源變狹窄,規?;B殖場的畜禽糞便不再是合格的有機肥,當地農民都不敢用,因為里頭有消毒液,重金屬,抗生素。
……
他發現,常規農業生產方式走向了一種“以危害土地和環境健康為代價,犧牲產品品質,為了維持利潤農場必須不斷擴張規模”的道路。
●冬天,李大哥開著拖拉機在農場奔波。
到了2009年,深諳農業生產現狀的李大哥再也坐不住了,賺錢的農資生意也不愿做了,索性親自投身一線種植,本著“為家人種放心菜,養放心豬”的初心,創辦了三和雨順農場。
農場位于河北省唐山市灤州市灤城街道糯米莊村西,面積70畝,以露地種植為主,也有幾個大棚,還有一個小型食品加工作坊。最近幾年,因為李大哥常來北京趕集,直接對接消費者,為了照顧消費者的需求,農場種養殖的品類比較多:糧食,蔬菜,水果,養豬、禽類都有,規模都不大。
●李大哥在雞棚里掛了很多這樣的籃子,他養的雞特別能飛,在棚外能輕松上樹,飛到籃子里下蛋不在話下。
既然深知化學農業之害,十二年來,李大哥在農場投入品方面一直比較嚴格,不僅不使用商品有機肥、外來糞肥,連有機農業中允許使用的生物農藥也完全不用。
●三和雨順農場堅持種“白八趟”——一個玉米老品種,可以自己留種。
他總是站在植物、動物的角度去思考怎樣對待這些生命:“我們應該去認識自然,理解自然,關鍵是我們能不能站在一株草,一顆白菜,一頭豬的角度去看問題,我們喜歡的未必就是它們喜歡的,健康的土地,健康的食物,健康的動植物,今天我吃它,明天它吃我。”
●蔬菜以露地種植為主。大白菜(上),顆顆挺拔。香菜(中)地上部分矮小,香氣特別濃。小油菜(下)地上部分挺拔,地下的根也非常粗壯。
由于“放養”,農場的水果都比較“丑”,比如夏季的蘋果和梨,蟲眼比較多,即使味道不錯,除非現場出售,這些“丑果”很容易面臨消費者投訴。
李大哥曾經的老朋友們做常規規模化種養殖“發了大財”,而他的三和雨順農場多年來營收情況并不樂觀,但李大哥依然還在堅持,他坦言虧欠家人很多。
本次分享會,我們請這位特別能堅持的李大哥在北京給大家講講:
不用常規農業投入品,也不用有機農業投入品,他的菜營養從哪里來,怎么控制病蟲害?
看似野放的管理方法實際上是真的什么都不做嗎?
保留老品種需要額外做哪些工作?
怎么去應對各種天氣變化、病蟲害給農場帶來的損失?
農場在過去這些年經歷了很多調整,比如縮減甚至砍掉了一些養殖,他有什么經驗教訓?
……
http://lxi.me/in7u2
原標題:《從賣農藥化肥到拒絕農藥化肥,一位唐山農民12年的堅持 | 分享會報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