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姜打藥請避開35度以上的高溫! 進入6月份以來,河北行唐溫度一直居高不下。“旱生蟲、澇生病”,高溫干旱鉆心蟲出現了爆發趨勢,薊馬、紅蜘蛛也賴著不走。為防治鉆心蟲不少姜農民打藥開始不分時間,不論早上、中午,一見蟲子就想打藥。大家心情可以理解,但建議一定要避開35度以上的高溫時段施藥,不要認為溫度高可提高滅殺病蟲的效果好,高溫用藥不但效果不理想,而且害處較多。 一是從昆蟲的生活習性來看,絕大多數害蟲怕光、怕熱,會在中午強光照射下會躲藏起來,在傍晚或夜間溫度降下來后才進行活動。如姜螟、棉鈴蟲、菜青蟲、地老虎等,薊馬和紅蜘蛛也喜歡在夜間活動。 二是從殺蟲劑的作用方式上來說,現在的大部分農藥以胃毒、觸殺主,高溫用藥藥液噴不到害蟲身上,觸殺效果不理想。 三是從藥液效力來看,殺蟲農藥藥液,一般都有易揮發和易分解的特點,在中午高溫時,空氣分子活動比較活躍,如果在此時施藥,藥液容易隨空氣分子快速揮發和蒸騰,縮短藥效時間。 四是容易產生藥害,中午高溫時,大姜氣孔張開,呼吸旺盛,水分蒸發加劇。此時施藥,藥劑施入葉莖氣孔,增加供水負擔,破壞的生理機能和組織機構,使大姜的幼嫩部分產生“萎蔫”或灼傷葉片。 五是容易產生農藥中毒和中暑的綜合癥,對人體健康不利。高溫35℃以上,在連續施藥過程中,農藥揮發到空氣中,使空氣中含藥分子濃度增高,通過呼吸道或毛細孔進入人體,加上高溫下作業,人體抵抗力下降,因此常產生農藥中毒和中暑的綜合癥,容易造成生命危險。 因此,為了保障施藥人的安全和提高農藥的效果以及降低給藥害,要盡量避免在中午35度高溫環境下施藥,宜選擇陰天或晴天的傍晚時施藥。 姜農朋友,大家對于在35度以上的高溫情況下打藥有什么不同看法,歡迎大家分享出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