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的5個黃金守則 守則之一: 時刻小心謹慎 ▎農藥購買、運輸、儲存及使用的整個過程要小心謹慎,杜絕兒童和無關人員接觸農藥。 ▎取用操作農藥過程中嚴禁進食,正確處理廢棄農藥。 ▎不要在中午等天氣炎熱的時間來施藥,噴藥時要戴遮陽帽,備足飲用水,并做好標記。 ▎農戶購買農藥后,上鎖單獨儲存;不要更換原包裝,嚴禁用飲料瓶盛裝農藥。 守則之二: 閱讀并正確理解農藥標簽 ▎農藥標簽上包含有關該農藥的特征特性以及農藥使用過程中可能帶來的風險等重要內容。 ▎同時標簽上還標明了在使用農藥過程中發生突發事故時的正確的應對辦法。 ▎使用前要理解標簽上的象形圖并按照要求去做。 守則之三: 注意個人衛生 ▎藥液滴、濺到皮膚上或眼中時,馬上用清水沖洗。 ▎施藥后要徹底清洗全身和施藥時穿的防護服及工作服;注意防護服和工作服要分開洗。 守則之四: 施藥器械及時維護 ▎正確校準施藥器械以保證施藥劑量。 ▎施藥后及時清洗藥械。 ▎一旦發現藥械有滴漏現象,一定要及時維修。 ▎注意藥械的維護保養,備足配件。 ▎不要在大風天噴藥;施藥時的風力要剛好能讓藥液散開同時又不能太大使藥液漂移,造成污染。 ▎施藥時一定注意藥液的漂移不要對周圍的田地和人員帶來污染。 守則之五: 施藥人員加強防護 ▎施藥人員要穿防護衣服:長袖衣褲和防雨鞋;夏季施藥時一定要戴上遮陽帽。 ▎混配藥液時千萬注意要戴上防護面罩和手套。 ▎按照農藥標簽上的要求,在一些情況下要戴帽子、防護眼罩和防水圍裙。 許多農民都有這樣一個錯覺,認為溫度越高,噴施化學農藥的效果越好,故往往選擇在中午或是午后噴藥。其實,這種噴藥方法極不科學,尤其在夏季,副作用非常大。 夏季高溫天氣下不宜在中午噴藥 有以下幾大原因: 一、殺蟲效果差 夏季中午溫度高、光照強烈,炎熱的條件不利于害蟲的活動。害蟲紛紛避于蔭涼之處躲藏起來,此時噴藥防治,藥液很難直接接觸蟲體,因此防效較差,尤其是觸殺型的殺蟲劑,防效更差。 二、操作人員易中毒 高溫促進了農藥的揮發,揮發出的毒氣可直接散布于空氣之中。 中午溫度高,操作人員的呼吸強度大,體內代謝速度快;而在連續施藥過程中,農藥揮發到空氣中,使空氣中含藥分子濃度增高;此時揮發的農藥可通過呼吸道或毛細孔進入人體,加上高溫下作業,人體抵抗力下降,因此常產生農藥中毒和中暑的綜合癥,容易造成生命危險。輕者全身乏力、頭痛、頭暈、惡心、食欲不振;重者嘔吐、流涎、腹痛、呼吸困難、視力模糊、痙攣、昏迷不醒非常危險。 三、易對作物造成藥害 高溫往往伴隨強光照,易造成植物莖葉萎蔫,使植物本身的免疫機能下降,此時噴藥易導致藥害,尤其是一些堿性較強的農藥,如松堿合劑、石硫合劑、波爾多液等,施入作物葉莖氣孔,增加作物供水負擔,破壞作物的生理機能和組織機構,可造成燒葉、葉片卷曲、凋萎等癥狀,對作物的產量影響很大。 四、噴藥浪費嚴重 農藥藥液,一般都有易揮發和易分解的特點。溫度過高,農藥的揮發性強,揮發量大,農藥往往噴后不久即被蒸發,使農藥的殘效期大大縮短,起不到應有的防效,造成浪費。 五、害蟲易產生抗藥性 溫度過高,超過35℃以上時,有些害蟲便不能忍受而處于熱昏迷狀態,不食不動,此時對外界各種因素都不敏感,農藥噴上去后不能將其殺死,經過一段時間適應之后,蟲體就會獲得抗藥性,特別是一些身體比較微小的害蟲。 綜合參考資料植保(中國)協會;如有侵權請聯系后臺刪除。 《夏至過后,這7種農藥慎用!極易引發藥害》(河北省植保協會) 人們常說:“夏至不過不熱。”夏至過后,天氣逐漸熱起來了。而在高溫下,噴灑藥劑一定要盡量避開高溫時段,因為很多藥劑高溫時段使用的話,效果會大打折扣,甚至出現藥害。 接下來就和大家分享一下,高溫下容易出現藥害的幾種藥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