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資料顯示,蚜蟲很可能早在2億8千萬年前的二疊紀早期就已經出現了,而1億6千萬年前,當被子植物出現時,蚜蟲的種類才開始增長。如今的蚜蟲已經演化成10個科,約4000多種,是世界農業最具破壞性的害蟲之一。 ![]() 蚜蟲雖小危害極大,且危害作物涵蓋糧棉油麻茶,糖菜煙果藥,以及各種樹木等,主要危害作物嫩梢及嫩葉部位,在以試管刺破植物表皮吸食汁液的同時,還可造成受害葉片卷曲、傳播病毒、形成煤煙病等,就像糖尿病一樣,并發癥的危害遠遠大于病情本身。 有個有趣的現象,但凡是蚜蟲多的地方,螞蟻就多,蚜蟲吸取植物體液,分泌一種含糖的蜜露,而這些則是螞蟻的最愛,螞蟻們為得到這些天賜美食,便主動保護蚜蟲,甚至還能幫蚜蟲趕走天敵,為了吃竟然好壞不分,做螞蟻做到這個份上,也是不折不扣的吃貨了。 ![]() 不過,這也為農戶防治蚜蟲提供了參考,特別是在蚜蟲易發的季節,而田間活躍螞蟻的多少,可以判定蚜蟲是否已經發生,不知道善于隱蔽的蚜蟲得知這種情況后,會不會氣憤得跺螞蟻幾腳呢? 閑言少敘,步入正題,既然蚜蟲難防治(隱蔽性、遷移性、抗性),如小麥田蚜蟲易發生在中下部,果樹嫩梢經蚜蟲危害后葉片卷成筒狀,這都為施藥防治蚜蟲,增加了極大的難度。 ![]() 至于采用天敵防治蚜蟲,現如今基本可以不用指望,且不說螞蟻用腿使絆子,就說當前的各種農藥噴得滿天飛,哪里還能見到多少天敵的身影,所以,采取化學和物理防治方法才是王道。 物理防治蚜蟲既是大家所熟知的防蟲網、防蟲燈及粘蟲板等,由于物理防治過于被動,且以防治具有遷飛性的成蟲為主,加上成本較高,所以只能作為經濟作物種植區輔助防治蚜蟲。 ![]() 那么,有沒有可以根治蚜蟲的農藥,或者說化學防治方法呢? 答案是否定的,防治蚜蟲不像是治病,可以藥到病除,蚜蟲除了移動性強、抗性強、自我保護性強之外,還有極強的繁殖能力,且繁殖代數重疊,也就是說,一天的時間,在同一作物上就有可能繁殖數代,這種極短短時間內就能造成子子孫孫無窮匱也的現象,加上雌性蚜蟲一生下來就可以生育,特別是春夏季節,幾乎是雌性蚜蟲的天下,所以,這就形成了蚜蟲為啥總是喜歡在春季爆發的原因。 ![]() 在這種前提下,防治蚜蟲最好的辦法,就是提前預防。 如小麥蚜蟲,通過用吡蟲啉、噻蟲嗪懸浮種衣劑拌種的方式,可有效防治生長期的蚜蟲危害,這種方法還可用于各種移栽性的農作物(如紅薯、辣椒、菊花、中藥材及瓜果樹木等)蘸根,或塊莖類作物拌種。 除了采取拌種、蘸根的模式外,還有吡蟲啉、噻蟲嗪、呋蟲胺、噻蟲胺等顆粒劑,以及聯苯噻蟲胺等復配型顆粒劑,采取田間撒施、溝施、穴施等方式,同樣能起到預防蚜蟲危害的優越效果。 ![]() 針對大家較為關心的桃蚜防治,建議果農在做好清園的同時(起到殺滅越冬蟲卵的作用),在桃蚜發生期前(桃花露紅期、謝花80%兩個階段),噴施煙堿類殺蚜劑(吡蟲啉、噻蟲嗪等)配合阿維菌素噴施,在桃樹生出芽葉后,可加入殺卵劑,如螺蟲乙酯(強內吸性殺蚜殺卵劑,但沒有葉片,就是失去了應有的威力)。 只要做好預防三部(步)曲,果園桃蚜基本不會形成難以防治的局面,很多果園蚜蟲之所以難防治,就是疏忽了前期預防,等到蚜蟲發生到難以收拾的時候才慌了手腳,從而陷入防治難的困境。 ![]() 由此可見,根治蚜蟲最好的農藥并不存在,而最佳的施藥技巧則是防治蚜蟲的關鍵,只要做好提前預防這個關鍵措施,農作物蚜蟲爆發的嚴重后果就與你無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