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世界人口、糧食需求的不斷增加,以及病、蟲、草害的增多,全球農藥市場的剛性需求正持續擴大。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19年度我國化學農藥原藥產量為225.4萬噸,農藥出口量為146.8萬噸。作為全球最大的農藥生產國和出口國,我國在全球農藥市場中正扮演著重要角色,國內產業正向著規模化和集約化的方向快速發展。 2021年4月6日,山東中農聯合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農聯合,003042)在A股市場正式登陸。作為一家主要從事農藥中間體、原藥及制劑產品研發、生產和銷售的全產業鏈農藥生產企業,公司自成立以來便著手建立了能夠適應國內外農藥市場特點的技術創新、產品開發和生產管理體系。經過多年的領域深耕,中農聯合逐漸形成了“中間體+原藥+制劑”的完整產業鏈優勢,現已能夠為國內外農化行業及廣大用戶提供安全、環保、高效、低毒的農藥原藥、制劑產品,在國內新煙堿類殺蟲劑農藥原藥領域占據了領先地位。 營收規模持續增長 研發優勢建立細分領域領先地位 中農聯合的主要產品包括吡蟲啉、啶蟲脒、烯啶蟲胺等環保、高效、低毒農藥原藥和中間體,以及殺蟲劑、殺菌劑、除草劑等農藥制劑產品。據wind數據整理顯示,2016年至2020年,公司營收由9.52億元增長至15.68億元,復合增速為13.29%,營收規模連續五年保持了穩定增長。而在2020年,公司原藥、制劑、中間體及其他三大類產品分別實現營收9.20億元、5.22億元和1.22億元,較去年分別增長6.11%、17.30%和144.00%,三大類產品收入較去年相比均有所提升。 一直以來,農藥行業都具有總體市場容量較大,細分市場產品品類較多的特點。而中農聯合作為行業的領先企業,自成立以來便始終緊跟著行業發展趨勢。據招股說明書顯示,通過準確定位細分市場,中農聯合已在吡蟲啉、啶蟲脒、烯啶蟲胺等新煙堿類產品的研發、生產及銷售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并在技術水平、產品質量、市場品牌、技術服務、田間應用等方面形成了較強的競爭力。 目前,公司取得的發明專利已達到39項,其成功研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農藥創制產品“氟醚菌酰胺”并推向市場,被中國農藥工業協會評定為“第十屆中國農藥工業協會農藥創新貢獻獎”一等獎。同時,公司先后參與啶蟲脒可溶粉劑(HG/T5117-2016)、烯啶蟲胺原藥(HG/T5438-2018)等14個行業標準的制定。產品“聯農牌”吡蟲啉、啶蟲脒原藥被認定為“山東名牌產品”;吡蟲啉、啶蟲脒等原藥產品憑借質量與成本優勢,成功進入東南亞、南亞、中東、歐美、非洲等主要農藥市場,并與安道麥、AUGUST等知名農藥企業建立了穩定合作關系。 目前,中農聯合已成為中國農藥工業協會副會長單位和山東省農藥行業協會理事長單位,位列“2019年中國農藥行業銷售百強排名”第35名,其全資子公司山東聯合、濰坊中農均為國家定點農藥生產企業。 產業鏈優勢實現三大產品協同發展 農藥行業的全產業鏈是指從主要化工原材料開始,由中間體廠家生產農藥關鍵中間體,再由農藥原藥生產企業生產合成農藥原藥,最后制劑生產企業完成制劑加工生產并將制劑產品供應給市場。 限于中間體合成技術進展程度、國家準入政策的導向、安全環保日趨嚴格等諸多因素制約,中農聯合在新煙堿類農藥領域已成為為數不多的能夠進行全產業鏈生產的企業。據招股說明書顯示,目前,公司的中間體穩定供應已能夠有效保障公司原藥產品的穩定生產和產品品質,有助于公司控制原藥生產成本;而農藥原藥居于農藥產業鏈的中間環節,公司自成立伊始就抓住行業制高點,緊盯技術含量高、市場門檻高的原藥生產,保障了公司獲取產業鏈上的核心收益。 研究顯示,當前,公司已擁有吡蟲啉、啶蟲脒、烯啶蟲胺單劑及復配的相關農藥登記證,可充分滿足國內外市場對新煙堿類殺蟲劑的需求。憑借產業鏈的協同優勢,公司一方面充分利用原藥業務的質量與成本優勢,提高產品競爭力;另一方面充分發揮制劑業務的品牌和渠道優勢,持續拓展盈利空間。 本次上市,中農聯合預計募集資金為59074.4萬元。募資將主要投向于年產3300噸殺蟲劑原藥項目、10000t/a二氯五氯甲基吡啶和5000t/a啶蟲脒原藥建設項目。公司表示,待項目全部建成投產后,企業生產規模將進一步擴大,市場占有率和整體競爭力有望再上一個臺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