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紹興的田間地頭,已很難看到廢棄的農藥瓶和包裝袋。來自市生態環境局的最新信息顯示,通過農藥廢棄包裝物全鏈條監管回收處置模式,2016年至2020年,全市回收、處置農藥廢棄包裝物各2400余噸。 農戶換得錢 田頭變清爽 “前幾天剛把農藥瓶、農藥包裝袋拿到回收點,一共賣了20多元。”3月7日,嵊州市長樂鎮的農民尹師傅說,一個農藥瓶能賣0.2-1元,一只農藥包裝袋能賣0.1-0.2元,“以前大家用農藥時,裝農藥的瓶(袋)一般就隨手扔在田間地頭,(實行)集中回收后,亂丟的情況明顯減少,田頭變得清爽了。” 每年年底是農藥廢棄包裝物回收的“旺季”。“回收的廢棄物全部運往歸集公司的收儲倉庫,每次清運量在140大袋左右。”越城區皋埠街道一農藥廢棄包裝物回收點負責人裘先生告訴記者,根據政策,一般140袋回收物可以領取補貼1700元左右。“種糧大戶來賣一次,一般也能獲得1000多元,收集起來能換錢,肯定都高興啊。”他說。 “農藥包裝物多為塑料或玻璃制品,不易降解,包裝物中殘留的農藥會給土壤、水體造成二次污染。”市生態環境局局長方林苗說,早在2015年前,紹興市就已開展農藥廢棄包裝物回收處置工作,但直到2019年“無廢城市”試點工作開展之前,存在的問題仍比較突出,“主要問題為分布零散、農戶回收意識低、運輸困難、儲存場地少、處置能力不足等。” 對此,2019年6月,市農業農村局聯合市無廢辦出臺《深入推進農藥廢棄包裝物回收和集中處置工作實施意見》,對完善回收處置體系、壓實經營者主體責任和提升儲運管理水平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2016年,紹興市農藥廢棄包裝物處置資源還比較緊張,僅有處置企業2家; 2020年增加到了4家,處置能力隨之增長了1倍左右。”市無廢辦有關人士說。數據顯示,2020年,全市回收各類農藥廢棄包裝物約449噸(含歷史存量),同比增加34.6%;處置各類農藥廢棄包裝物約487噸(含歷史存量),同比增加62.3%。 設623個回收點 5年回收2400余噸 從某種層面看,農藥廢棄包裝物的回收工作,有點類似于再生資源的回收。“要提高大家的積極性和參與度,要合理布設回收點。”市生態環境局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專員錢進告訴記者,目前,紹興市已培育6家農藥廢棄包裝物歸集公司,共布設623個回收點,已實現回收點全市域覆蓋,“歸集公司會定期安排專用車輛到各回收點,將已回收的農藥廢棄包裝物運至倉庫,運輸時做到‘防雨、防滲漏、防遺撒’。” 同時,提升農藥廢棄包裝物收儲能力。最具標志性的事情是按危險廢物收儲標準,配建6個標準化收儲中轉倉庫。如投資45萬元的上虞區農藥廢棄包裝物收儲倉庫,最大貯存量達30噸,年流轉量達210噸,“全區126個回收點的農藥廢棄包裝物(包括袋、瓶、桶等)被運到這個收儲倉庫進行壓縮、打包,之后交由相關處置公司進行無害化處置。”上虞區生態環境分局有關負責人說。 “回收、處置農藥廢棄包裝物是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的一項重要工作,也是配合我市‘無廢城市’創建的現實需要。”嵊州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趙洪說。據市生態環境局統計,2016年至2020年,全市共回收農藥廢棄包裝物約2484噸,處置約2409噸,“尤其是去年,原先到年底處置量集中導致無法完全處置的情況已基本消除,大大減輕了環境壓力。”(紹興晚報 記者 陳乙炳) 【來源:紹興文明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