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使用農藥 1、安全科學合理使用農藥,就是在保證對人、畜、環境安全的前提下,以最少的農藥用量達到最好的防治效果,從而得到最大的經濟效益。安全科學合理地使用農藥,是提高農藥利用率和病蟲草害防治效果,降低農藥負面影響的有效途徑。歐盟2003年將322種農藥列入禁用范圍,其中涉及在中國大量生產和使用的農藥品種:樂果、辛硫磷、三唑磷等,共64個品種;日本重新擬定了進口蔬菜農藥殘留檢測對象,必檢農藥品種由原來的20個左右增加到了100個,并且農藥殘留要求的標準提高了10倍,很多產品的殘留限量值為0.1mg/kg(相當于儀器檢測靈敏度)。#種植技術交流# 2、對全球影響最大、共識最高的是兩個世界公約中列入名單的品種,即PIC公約和POPS公約。所謂PIC公約,是《對某些危險化學品及農藥在國際貿易中采用事先知情同意程序》的簡稱。該公約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總署和世界糧農組織聯合發起,150多個國家和地方的代表參加,經過五輪談判,于1998年9月在荷蘭鹿特丹簽署,所以又簡稱“鹿特丹公約”,一旦有50個國家批準,該公約便立即生效。其條款主要涉及有毒化學品和農藥進出口商的義務和出口程序,在PIC公約生效后,列入PIC名單的農藥在出口之前必須通知進口國,在征得進口國的同意后方可出口。目前列入PIC清單的農藥品種共有22個。 ![]() 3、涉及的品種名單 艾氏劑、樂殺螨、敵菌丹、氯丹、殺蟲脒、乙酯殺螨醇、滴滴涕(DDT)、狄氏劑、地樂粉和達諾殺、二硝基-鄰-甲酚類及其鹽類、1,2-二氯乙烷、二氯化乙烯、環氧乙烷、氟乙酰胺、六六六、七氯、六氯苯、林丹、汞制劑、五氯苯酚、2,4,5-涕(2,4,5-T)、殺毒芬,八氯莰烯、含有苯菌靈>7%,克百威>10%和福美雙>15%的可粉化的粉劑制劑、甲胺磷、甲基對硫磷、久效磷、對硫磷、磷銨、石棉、青石棉、陽起石、閃石、鐵石棉、透閃石、多溴聯苯、多氯聯苯、三磷酸鹽、三(2,3-二溴丙基)磷酸酯 4、POPS公約 的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國際文書》,是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總署邀請化學品安全國際規劃署等相關國際組織一道著手制訂一項行動方案,旨在于2000年前,就在全球全面銷毀、禁止和限制列入暫定清單的12種POPS產品制訂一項公約,并在公約生效后逐步擴大POPS限控名單。 在暫定的12種POB中有9種是農藥:DDT、滅蟻靈、氯丹、毒殺酚、六氯苯、七氯、艾氏劑、狄氏劑、異狄氏劑等9種農藥產品。對列入名單的品種要進行銷毀處理。所謂POPS公約,是指《限制某些持久性有機污染物 5、我國禁止生產、銷售和使用的農藥名單(33種)六六六,滴滴涕,毒殺芬,二溴氯丙烷,殺蟲脒,二溴乙烷,除草醚,艾氏劑,狄氏劑,汞制劑,砷、鉛類,敵枯雙,氟乙酰胺,甘氟,毒鼠強,氟乙酸鈉,毒鼠硅,甲胺磷,甲基對硫磷,對硫磷,久效磷,磷胺,苯線磷,地蟲硫磷,甲基硫環磷,磷化鈣,磷化鎂,磷化鋅,硫線磷,蠅毒磷,治螟磷,特丁硫磷。 注:1.苯線磷、地蟲硫磷、甲基硫環磷、磷化鈣、磷化鎂、磷化鋅、硫線磷、蠅毒磷、治螟磷、特丁硫磷等10種農藥自2011年10月31日停止生產,2013年10月31日起停止銷售和使用。2.2013年10月31日之前禁止苯線磷、地蟲硫磷、甲基硫環磷、硫線磷、蠅毒磷、治螟磷、特丁硫磷在蔬菜、果樹、茶葉、中草藥材上使用。禁止特丁硫磷在甘蔗上使用。我國在蔬菜、果樹、茶葉、中草藥材上不得使用和限制使用的農藥名單(17種)禁止甲拌磷、甲基異柳磷、內吸磷、克百威、涕滅威、滅線磷、硫環磷和氯唑磷在蔬菜、果樹、茶葉和中草藥材上使用。 6、禁止氧樂果在甘藍和柑橘樹上使用;禁止三氯殺螨醇和氰戊菊酯在茶樹上使用;禁止丁酰肼(比久)在花生上使用;禁止水胺硫磷在柑橘樹上使用;禁止滅多威在柑橘樹、蘋果樹、茶樹和十字花科蔬菜上使用;禁止硫丹在蘋果樹和茶樹上使用;禁止溴甲烷在草莓和黃瓜上使用;除衛生用、玉米等部分旱田種子包衣劑外,禁止氟蟲腈在其他方面的使用。按照《農藥管理條例》規定,任何農藥產品都不得超出農藥登記批準的使用范圍使用。農藥不合理使用的后果,造成人、畜生產性中毒,農藥殘留超標,出口、外銷受阻,消費者身體受到傷害農作物藥害環境污染嚴重,有害生物農藥抗性增加。 科學用藥原則 1、選擇對路農藥,當田間出現病、蟲、草、鼠為害時,首先要根據其特征和危害癥狀進行確診。必須認準病蟲害種類,選擇對口農藥、合理用藥、對癥下藥,防止因誤診而錯用農藥,既貽誤防治適期,又造成作物上農藥殘留量增加。 2、選擇最佳施藥時間,不同作物或一種作物中的不同品種對農藥的敏感性有差異,如果把某種農藥施用在敏感的作物或品種上就會出現藥害。在選定防治藥劑后,還要根據作物的生長期和病蟲害發生程度,掌握最佳的防治時期,并嚴格按照農藥包裝上注明的使用濃度進行科學配制。 ![]() 3選擇最佳施藥劑量,根據農藥標簽推薦的農藥使用劑量或植保技術人員的推薦,計算用藥量和施藥液量。 噴施農藥時使用劑量過大,容易造成藥害;使用劑量過小,達不到防治效果。要做到科學合理使用農藥一定要選擇最佳施藥劑量。 4、選擇適宜的施藥方法,農藥的劑型有多種,其使用方法也不盡相同。生產上必須根據病蟲的危害特點和分布情況以及農藥產品標簽或說明書規定選擇適當的施藥方法,否則就難以控制病蟲的危害。如防治土傳病菌、萌動的雜草種子、地下害蟲,應采取藥劑處理土壤、開溝撒施等方法效果較好;而防治在植株上危害的病蟲,就應選用噴霧法或噴粉法;防治種傳性病害,采用藥劑浸種或拌種法處理效果較好。顆粒劑農藥是根據農藝要求制成的有利于發揮藥效,防止人畜中毒,故不宜作噴霧使用。 5、選擇性能良好的施藥器械,施藥器械的選擇應綜合考慮防治對象、防治場所、作物種類和生長情況、農藥劑型、防治方法、防治規模等情況。如小面積噴灑農藥宜選擇手動噴霧器;大面積噴灑農藥宜選用機動噴霧器;噴灑除草劑和生長調節劑應采用扇形霧噴頭或激射式噴頭;噴灑殺蟲劑和殺菌劑宜采用空心圓錐霧噴頭或扇形霧噴頭;施藥作業結束后,應仔細清洗機具,并進行保養。 6、交替用藥、輪換用藥,如果長期單一地使用一種農藥,容易使病蟲產生抗藥性,為了提高防治效果,農民必然會增加用藥量,結果造成了作物中農藥的殘留量的增加,不利于生產無公害農產品。因此,交替輪換或復配用藥是延緩病蟲產生抗藥性、提高防治效果的有效途徑。 7、合理混配農藥,農藥合理混配可提高功效大使用范圍,兼治多種害蟲,減少用藥量,提高藥效,降低毒性,減緩害蟲對藥劑的抗藥性等。不恰當地混配農藥,容易造成農作物藥害,影響產量和品質,增加成本投入。 混配原則:1.優勢互補,增強藥效;2.避免拮抗;3.混配單劑不宜超過3種;4.現配現用 8、嚴格掌握安全生產間隔期,安全間隔期是指農產品在最后一次使用農藥到收獲上市之間的最短時間。在此期間,多數農藥的有毒物質會因光合作用等因素逐漸降解,農藥殘留達到安全標準,不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安全間隔期的長短應以農藥種類、濃度、施藥方式、氣候條件和作物品種等而定,不同品種的農藥有不同的安全間隔期。 ![]() 小結:1.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食品的要求已從 “數量型”轉化為“質量型”;人們不僅滿足于解決溫飽問題,并開始對自身賴以生存的環境質量越來越關注;對食品的安全越來越重視。這也是我國施藥技術發展趨勢的前提。2.施藥技術有三個組成部分:農藥、藥械、施藥方法。這三者相輔相成,組成一個完整的施藥技術體系,缺一不可。 3.植物源農藥、微生物農藥、與環境相容的新型農藥將是我國農藥發展的主趨勢。4.新型藥械、施藥技術和施藥方法將得到大力發展。發展趨勢將朝著“精準、高效、低污染”和“綜合防治、可持續防治”的方向發展。5.以各級政府組織,企業參與,讓農民能夠接受免費的施藥技術培訓,使農民懂得施藥技術將成為現實。 今天的介紹就到這里了,本文僅供參考,感謝大家的閱讀與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