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已記錄的林業有害生物超過1000種,隨著北京市兩期“百萬畝平原造林工程”的實施,白蠟窄吉丁、美國白蛾、懸鈴木方尺網蝽等主要害蟲危害加重,造成不得已而使用大量農藥。而在農藥施用過程中,由于農藥施用種類、藥量與害蟲發生程度之間關系的不準確、農藥施用過程中的跑冒滴漏以及加注設備的不完善等,更是造成大量的農藥遺撒、滴漏和不當施用,造成更為嚴重的環境污染。
《北京市污染防治攻堅戰2020年行動計劃》明確提出“農藥利用率提高到45%以上”。據測算,農藥利用率每提高1個百分點,相當于北京市減少農藥使用量3萬噸。不久前,北京市林業有害生物防控協會審查通過了首項團體標準——《平原人工林地面精準施藥作業規范》,其中規范了通過農藥高效利用的智能基站建設并引導施藥前、中、后的一系列科學操作與管理,可以大幅度提供農藥利用率并減少農藥使用量。為此建議:
在全市范圍內通過試點、示范并全面布局“平原人工林地面精準施藥作業規范”,力爭3-5年內將北京市的農藥利用率提升2-3個百分點,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的水平,大幅度減少農藥污染。
強化化學農藥的生物防治、生態調控、物理防治等替代技術,加大對有害生物防控技術產品和減藥高科技監測與防控設備的補貼力度,從領先的設備和產品保障入手,全面實現北京市污染防治攻堅的目標。
農藥減施是減少污染、保護環境的重要公益性事業,專業性非常強,一般的企業很難操作。同時,培養專業人員的期限長、成本高、經營利潤存在較多不確定性。因此,應加大對相關企業的扶持力度。
林業有害生物防控是大型造林工程實施后的關鍵管護措施,但由于營林管護資金中未能明確列出有害生物防控資金比例,導致區、鎮級的資金安排和分配參差不齊,致使許多地方對這項難度大、科技含量高的養護措施落實不夠到位,嚴重制約了營林健康發展。建議全市統一從園林養護資金中劃出15%明確為有害生物防控資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