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兩位數大幅增長 成為近10年來最好年份 中化新網訊 根據最新統計,2020年我國農藥出口金額達116.8億美元,同口徑相比增長14.6%,再創歷史新高。在當前形勢下,我國農藥出口實現兩位數的增長引發多方高度關注。來自農藥行業的專家、企業家認為,受益于國家推出的一系列紓困惠企政策,農藥出口實現了高增長,這其中既有農藥行業總體水平的提升和競爭力的增強,也有我國化工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特別是產業配套齊全作為根本保證。 2020年,面對突如其來的嚴重疫情,國家制定了一系列紓困惠企政策。2月份,農業農村部農藥管理司及時恢復僅境外使用農藥的出口管理措施;3月份,《關于提高部分產品出口退稅率的公告》發布,促進農藥出口貿易;6月份,出臺農藥僅限出口登記政策,有效促進農藥出口貿易增長。 在以上紓困惠企政策和措施的保障和促進下,去年我國農藥出口實現了兩位數大幅增長,成為近10年來農藥出口最好的年份。2020年,農藥出口數量(貨物量)為239.5萬噸,同比增長29.3%;出口金額為116.8億美元,同比增長14.6%,比出口首次突破100億美元大關的2019年多出了14.6億美金,在國際市場所占份額進一步提升。 “2020年初農藥出口受疫情沖擊極為嚴重,壓船退單現象令人擔憂,但最終全年出口量明顯好于預期。”中國化工集團某農藥子公司負責人表示,農藥出口增長得益于中國農藥企業并購重組整合和轉型升級的加快,使其在國際上的綜合競爭力顯著增強。“如中國化工集團子公司先正達、安道麥等的農藥產品在國際市場的銷量均大幅增長。最為關鍵的是我國化工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對國際農藥大公司的引力增強,國際農藥巨頭紛紛到中國尋求深度合作,為增強我國農藥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增添了充沛動能。”該負責人說。 中國農藥工業協會助理秘書長段又生則強調了技術創新對農藥產業發展的重要性。他介紹說,作為農藥生產第一大國,近幾年我國農藥產業堅持內涵式發展,技術創新水平快速提高。如四川利爾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農藥主產品無論出口總量、金額還是銷售利潤均保持較高的增長態勢,這主要得益于其掌握了國際先進的吡啶類化合物催化氯化系統集成技術和草銨膦合成關鍵技術。擁有核心技術成為農藥出口逆勢增長的關鍵因素。 江蘇永凱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長蔣云翔也持同樣觀點。他認為,在保市場、保利潤率的博弈選擇中,依靠創新驅動實現內涵式發展,增強企業內在的韌性,方可實現農藥出口、企業效益雙增長。 “我國農藥生產出現減數量、增質量新態勢,這將有助于農藥行業國際競爭實力的增強。”深圳市易普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朱賢定說。 對于農藥產業的下一步發展,業內認為,未來我國農藥產業在國際市場競爭中還將面臨更為嚴峻的挑戰,企業要堅持構建以國際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持續推進農藥出口創新發展,以增強國內農藥產業的綜合競爭能力。 來源:中國化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