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農藥是現代農業生產過程中一項重要的農業措施,它不僅可以殺蟲治病,還可以除草。為了提高農藥的使用效果,在打農藥時,需要根據氣溫來決定打藥的時間,而不是單方面根據一天中哪個時間打藥最佳來打藥。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盡量延長農藥被農作物、被雜草、被害蟲吸收的時間,避免被高溫蒸發或低溫降低藥效。 什么溫度有利于農藥藥效的發揮? 一般的農藥(殺蟲、殺菌、除草)在噴霧后,需要氣溫在10℃以上,30℃以下才有利于藥效的發揮。氣溫低于10℃,藥效發揮慢,效果差;氣溫超過30℃,藥物的有效成份容易被高溫蒸發,從而降低藥效,還容易產生藥害。因此,打農藥時的氣溫最好在10~30℃范圍之內。 氣溫低時,在什么時間打農藥最好? 在南方和西南地區冬季氣溫不太低的時候,打農藥殺蟲、殺菌、除草也是常見的事。那么,在打農藥時,就要選擇沒有霜雪的天氣,在上午10點之后開始打藥,到下午4點鐘結束。盡量利用中午氣溫較高的時間段打藥,以提高農藥的藥效。 氣溫高時,在什么時間打農藥最好? 在氣溫高的時候,尤其是盛夏酷暑季節,打農藥的時間需要選擇在一天中溫度較低的時候。避免高溫烈日打藥,以防止藥物中的有效成份被蒸發和產生藥害。 如果是陰天,可以在清晨露水干了之后開始打藥,到傍晚時停止。而在晴天打農藥,則需要避開中午高溫與烈日,以清晨露水干了之后開始打藥,到10點鐘結束。下午4點鐘開始打藥,到傍晚時停止。有時,還可以利用夜晚打藥。
(來源:三農說說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