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經常會說現在的蔬菜水果沒有“味兒”,并且想當然地歸咎于使用了化肥;也有人誤以為現在的蔬菜“渾身上下都是農藥”,盲目相信“帶蟲子眼的菜才安全”……長期以來,一部分人談起化肥農藥就恐慌,臆想出中國人都是“吃化肥農藥長大的”。對此,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專門采訪了相關專家。 用了化肥,瓜果就不香了?No! ![]() 張福鎖 中國工程院院士 農業農村部科學施肥專家指導組組長 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教授 瓜果蔬菜風味變差,不是因為使用了化肥,而是因為不科學地使用化肥。就像不合理飲食,問題在于食物攝入方式,而非食物本身。部分果農菜農盲目追求大果和超高產,大量投入氮肥,忽視其他元素配合,導致果實太大、水分太多,而可溶性固形物、糖度反而跟不上,降低了風味。 還有一種錯誤說法:化肥會導致土壤板結。 對此,張福鎖表示,這并非是化肥導致。土壤板結主要是大水漫灌、淹灌等不合理的灌溉方式造成的。合理使用化肥,尤其是配施有機肥可以改善土壤結構。 ![]() 所以,不科學地使用化肥才會導致瓜不香、果不甜。 其實,使用化肥以來我國農產品品質整體上是大幅提高的。現在,中國人的“菜籃子”如此的豐富,可以滿足我們對于味道、口感、營養的任何需求,化肥功不可沒。 那些難以忘記的老味道,更多的是被歲月鍍金的美好回憶~ 拋開劑量談毒性?No! “毒生姜”“毒韭菜”“毒豇豆”……曾幾何時,高毒農藥引發的安全性事件頻頻成為焦點,以至于有些人一度談“藥”色變。 造成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有兩點: 過去農戶安全使用農藥的意識淡薄,亂用、濫用農藥的現象時有發生。上世紀中后期,我國生產的農藥品種主要是高毒的有機磷類殺蟲劑。 ![]() 但進入新世紀以后,越來越多的高毒農藥被逐步淘汰,比如曾經的“明星農藥”百草枯。到2024年,甲拌磷、水胺硫磷、克百威等傳統高毒農藥將全部退出市場。 ![]() 曾經被普遍使用的百草枯如今已在境內禁售 而隨著農藥減量行動的開展,農戶科學用藥的意識大大增強,我國農藥使用量也在連年下降。 ![]() 宋寶安 中國工程院院士 貴州大學校長 我國的農藥登記是很嚴格的,一個化合物要經過毒理學、藥效、殘留和環境影響等一系列試驗,符合條件方能取得在相應的作物上防治相應病蟲害的農藥登記。對人、畜、天敵和環境有害的化合物是拒絕登記的。 ![]() 在農業農村部網站上可以查到農藥登記信息 盡管,高效、低風險綠色農藥和生物農藥正在普及。仍然有人錯誤地認為“只要使用農藥,哪怕是一點點,也會危害健康”。 宋寶安: 評價農產品是否安全的標準不在于有沒有用農藥,而是農藥使用是否規范、殘留是否在允許范圍。判斷農藥殘留是否對健康產生不利影響,必須和劑量相聯系。其實,只要科學合理使用農藥,嚴格執行安全間隔期和限制用藥劑量,農藥殘留就可以降解到安全標準范圍內,因而農產品也是安全的。 所以,看完了這些,您可以放心了。 (來源:農民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