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5~27日,第六屆全國農藥行業環保技術交流會在江蘇徐州舉行。來自政府職能部門、科研單位、農藥廠家、環保企業的代表,就農藥生產領域的“三廢”治理進行了交流,達成了預防前置、自律自覺、技術升級、服從監管等共識。 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行業環境政策研究室主任李曉亮表示,2018~2020年,是全國污染防治攻堅、解決突出環境問題的發力時段。環保是政府、公眾、下游廠商、市場機構判斷企業健康狀況、發展潛力與面臨風險的主要因素之一,與企業成本、產品質量、利潤、規模、技術先進性等因素同等重要。因此,農藥企業要順應時代發展潮流,適應有關部門“強化事中事后監管,劃清底線令行禁止,特殊時期使用重典,長短結合機制建設”的政策新變化,從而做到生存無虞。 中國農藥工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李鐘華介紹,近年來,行業經過加快技術升級,淘汰落后產品,實現了快速洗牌,已從低端無序競爭向高質量發展過渡,整體環境適應性有很大提升。從規模上看,目前農藥的“三廢”排放總量并不大;當前大中型生產企業基本都建有車間環保處理設施,不僅避免了污染組分的大量匯集,降低了處理難度;還實現分頭把關,節省了大量處置成本。但因農藥“三廢”尤其是廢水組分復雜、處理難度大,減排和無害化處理的任務依然艱巨。對污染物采取車間預先處理,加強過程控制和鼓勵循環利用應成為減排的方向。 鑒于近年來土壤污染案件頻發,危險廢物管控成為會議熱點議題之一。生態環境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管理技術中心研究員劉純新表示,危廢污染產生的主要原因是危廢的非法跨界轉移和處置設施分布不均。未來,他們在管控方式上將進一步采用信息化技術,用電子聯單代替紙質危廢轉移聯單的方式,逐步實現追蹤定位;同時通過產生源系統、轉移聯單系統、經營許可證系統,逐步實現處置能力的智能調配。 “解決污染頑疾,需要先進環保技術的強大支撐。”瑞燃(上海)環境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健認為,農藥生產領域的VOCs治理,應在回收環節上更多使用膜技術,并在去除環節上更多使用低溫等離子、光催化技術等,不斷實現由傳統處理技術向新型處理技術應用的轉變。 與會代表普遍認為,提升農藥行業污染治理水平,離不開各項政策支持。浙江奇彩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樓銀川介紹,催化濕式氧化(CWAO)是廢水熱處理技術中的代表,主要原理是在高溫高壓下,利用氧化劑將廢水中的有機物氧化成為CO2和水,從而達到去除污染物的目的。“但CWAO作為一項高效、廣譜技術,建設一套裝置就需5000萬~6000萬元,中小企業往往需要獲得低息或貼息貸款支持才能完成引進利用。”樓銀川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