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綜觀行業,農藥新政、環保、漲價、飛防、兼并重組等都是今年熱議最多的詞匯,如果用一個詞概括今年的農藥行業特點那就是“巨變”。 新政、環保是行業變革的助推器,洗牌加速,小而散的農藥生產、經營個體將被淘汰,產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中國化工收購先正達成功,安道麥與沙隆達合并登頂成功,農藥上市公司、大企業業績一路飆升,都預示著中國正從農藥生產大國向強國轉變。2018年,我們期待中國農藥企業在國際化進程中帶來驚喜,也期待新政實施后市場格局的變化。 新《農藥管理條例》的實施給行業帶來的影響非常直觀,從“九龍治水”到農業部一家管理,新《條例》提高了行業準入門檻,對市場上不規范行為處罰力度更高。有專業知識、服務能力和經營思維的農資經銷商,有創新實力、有技術支撐、能夠布局農藥生產上下游產業鏈的企業,有望享受這一波新政帶來的市場紅利。 經過連續兩年的環保高壓,原藥價格上漲的勢頭似乎已經見頂,但這并不妨礙國家將環保核查進行到底。經過連續多年的野蠻發展,中國農藥到了必須依靠質量取勝的關鍵時期。在這波環保大潮中,缺乏工匠精神和制劑精品化戰略的企業將被市場淘汰。 從2017年開始,飛防開始在爭議中變得普通,在實戰中得到不斷驗證。飛防不僅僅是一種打藥方式,其背后帶來的是一次農業生產組織方式的升級。以農飛客、農田管家、雨燕智能、金豐公社、標普農業等為代表的一大批社會化服務平臺開始崛起。它們以飛防為切入口,向全產鏈服務延伸和展開技術集成,以此打破未來農業“種地難、沒人種”的困局,統領農業未來的發展。 從發展趨勢看,以作物為靶標已成為企業登記產品、制定戰略的主流,專注細分領域的企業優勢凸顯。飛手、莊稼醫生、肥料配方師等新工種大量涌現,市場分工越來越明確,服務對象也逐步由種植者向作物轉移。 當下,農機站前臺、農資做配套、農技做支撐將成為現代農業發展的主旋律。以農藥、藥械等為代表的產品品牌慢慢淡化,以全程植保、飛防服務、土地托管等為代表的農事服務品牌必將崛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