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動汽車的心臟是由電池或燃料電池驅動的電動機。隨著電動汽車需求的增加,對高品質電池的需求也不斷提高。鋰離子電池作為電池技術發展的首選,其正極材料是決定電池性能的關鍵部件之一。LiFePO4同時具有優越的熱穩定性、高可逆性和可接受的工作電壓(3.45Vvs.Li+/Li),作為正極性材料具有顯著的競爭優勢。此前已發表文章多采用溶劑熱法制備納米LiFePO4,產物具有良好的電化學性能,但該法的產率低、成本過高,無法實現規模化生產。與溶劑熱法相比,水熱法制備LiFePO4成本較低,但是產物電化學性能差。而且,無論溶劑熱還是水熱合成,由于受到反應的局限性(3LiOH + FeSO4 + H3PO4 = LiFePO4 + Li2SO4),鋰源的有效利用不超過三分之一。因此,如何采用水熱法制備具有高性能的納米LiFePO4并且能循環利用鋰源,不僅是實現規模化水熱法制備納米LiFePO4的技術難題,也是一個重要的科學問題。 最近,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王曉輝課題組與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朱孔軍合作,在深入理解LaMer形核生長機制的基礎上,通過減小形核窗口時間來增大形核速率,采用微波水熱合成法在純水的合成環境中制備出納米LiFePO4.同時利用沉淀劑將濾液中最有價值的LiOH回收再利用,鋰源的有效利用率超過了90%,大幅度降低了生產成本。由該方法制備的納米LiFePO4具有迄今為止最高的產率(1.3mol/L),且表現出優良的電化學性能,在0.1C倍率下放電比容量為167mAhg-1,3C倍率下充/放電循環1000次后,仍能保持初始容量的88%,可以滿足大規模儲能的實際應用。該工作率先實現了高性能納米LiFePO4在純水的合成環境中的綠色高效合成,將有力推動其規模化生產。相關結果發表在近日出版的《綠色化學》(Green Chemistry, 2018, 20, 5215-5223)雜志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