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PTA行情整體呈下滑趨勢,價格從年初的6500元(噸價,下同)附近下跌到年末的4800元左右,跌幅達25%以上。進入2020年,一場猝不及防的疫情席卷全國,國內期市股市雙雙暴跌。假期結束后,國內疫情仍未結束,企業復工及交通運輸受到限制,化工市場遭遇滑鐵盧,PTA行情也跌至4年來新低。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除了外圍因素之外,供需矛盾凸顯也是PTA市場大跌的重要原因。 自2019年開始,國內PTA行業開啟史上第二次集中擴能期。據統計,繼2019年5月四川能投100萬噸/年裝置投產后,同年11月新鳳鳴一期220萬噸/年裝置也投入運營,緊接著2020年1月新疆中泰和大連恒力四期PTA項目相繼投產,產能合計370萬噸/年。在不到1年的時間里,國內PTA產能增加690萬噸/年,增幅高達13%。 今年來看,恒力五期項目即將建成,新鳳鳴二期項目計劃9月投產,同時福建百宏、新疆藍山屯河、江蘇虹港石化以及寧波逸盛都有PTA投產計劃,產能累計約1360萬噸/年。此外,未來2~3年計劃投產的PTA項目產能仍超過千萬噸之多。 市場人士分析認為,PTA產能擴張將導致產業供應格局洗牌,單套產能更大、能耗更低的新裝置將逐步淘汰產能較小的老裝置,聚酯龍頭產業鏈向上延伸,產業集中度將越來越高。 從下游需求來看,聚酯行業2019年進入疲軟周期,價格也跌至近年來最低水平。除了成本面影響外,全球經濟活動放緩以及中美貿易摩擦也對聚酯及下游紡織業影響較大。紡織業人口紅利消退,產業向東南亞等地轉移不可避免;盡管中美雙方達成初步協議,但是短期內對聚酯及其下游的打擊猶存,國內出口仍然受阻。 2019年聚酯新增產能約400萬噸,增速約9%,但與2018年的近600萬噸相比下降明顯。預計2020年產能增速將會持續下降,對原料PTA的需求相對下滑。 綜合來看,PTA產能持續增長使產業供應過剩已成定局,未來競爭將加劇。隨著下游聚酯及紡織業的外流,PTA有望在出口方面取得建樹,但短期內難有突破,需求更多依賴國內市場。從國內市場看,和其他產品相比,PTA行業具有明顯的壟斷性,產能主要集中在具有完整產業鏈的大企業手中。主流大廠對市場掌控力度較高,預計價格出現暴跌的情形難以出現,未來市場波動更多以季節性需求影響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