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0中國新特肥產業升級融創論壇在京舉行。百余名來自農業生產一線的新特肥行業代表與專家達成共識:在減肥增效與綠色發展的大背景下,中國新特肥料研發、推廣與應用的主戰場在高端種植市場。 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首席專家辛景樹認為,新特肥是對傳統氮磷鉀肥的增值改性,通過調整養分形態,添加氮肥增效劑、脲酶抑制劑等,提高尿素、磷酸二銨、復合肥等常規肥料的肥效,以復(混)合肥為代表的新型肥料目前推廣面積達2.45億畝次。未來,新特肥的推廣使用,既要加大力度,更要搭建平臺,還需創新施肥方式。 土壤修護研究院院長曹凱表示,新特肥的使用要圍繞土壤有機質提升、提高單產面積、提升農產品品質來開展,從果菜種植市場切入,集成技術與產品是關鍵。 中國農科院農業資源與區劃所研究員王道龍認為,緩釋/控釋肥料、液體肥料、水溶性肥料與增值肥料是目前發展最快的新型肥料。加大這類產品的推廣應用創新力度,是肥料產業轉型升級、鄉村振興與促進農業現代化發展的迫切需要。 中國化肥增值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技術推廣專家組專家于長志表示,中國化肥企業數量眾多、產能過剩、行業利潤率低,產業結構亟待優化升級,而傳統肥料的出路就是通過增值技術進行改性,提高附加值。新特肥近年來很火爆,但目前呈現發展熱、市場亂、價格貴、消費增長減緩趨勢。他強調,新特肥的創新應在三個方面:即無效養分有效化;有效養分高效化;注重肥料功能的多樣性與特殊性研發。 河北天糧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楊亥午表示,他們當地以種植麻山藥、宮廷蜜桃等為主,每年需求大量的新特肥,但如何科學用肥,是新特肥擴大用量的難點。來自山東壽光的肥郎中診斷式配方平臺創始人鄒雷認為,解決肥料推廣與種植難題,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土壤缺什么補什么,讓土壤達到“肥”與“沃”的平衡。 會議協辦單位、河北硅谷肥業企劃部部長閆洪濤表示,公司研發的有機硅功能特種肥料已形成六大系列,成為治理土壤污染、防控病蟲害、豐富土壤有機質、助力農作物品質升級的功能性產品,受到各界青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