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滬深上市公司年報于4月30日公布完畢。從化肥板塊來看,22家上市公司共盈利70.3億元,上年同期為虧損43.1億元,同比大幅增長263.1%;平均每股收益0.26元,上年同期是虧損0.28元,同比增長190.3%.
業內人士分析,2018年上市肥企業績大翻身主要得益于市場好轉、化肥價格上揚以及企業實施的肥化并舉戰略,同時不少肥企的化工產品盈利也在大幅增加。如山東華魯恒升和山東魯西化工雙雙盈利超過30億元,除了化肥產品盈利較好外,主要盈利來源于化工產品。
從子行業看,2018年氮肥行業盈利狀況最好。過去每年虧損的氮肥上市公司都在3家以上,但今年除河池化工出現虧損外,其他9家公司全部盈利。特別是2017年虧損高達50.9億元的湖北宜化,得益于尿素、磷酸二銨市場回暖,以及裝置運行平穩,2018年實現盈利2.7億元,成功扭虧為盈。
磷肥行業和鉀肥行業則相對較差。從企業看,安徽六國化工虧損6億元,主要原因是控股子公司江西六國化工申請破產,資產減值計提較多;鹽湖股份虧損34.5億元,主要原因是金屬鎂板塊、化工板塊持續虧損,其鉀肥板塊并不虧損,氯化鉀毛利率達71.94%;藏格控股雖然2018年鉀肥產量下降24%,但由于國內鉀肥市場價從1950元/噸上漲至2420元/噸,公司利潤不減反增,共實現盈利13億元,同比增長7%.
復合肥行業利潤穩中有漲。6家上市肥企無一虧損,2018年共實現盈利19.2億元,同比增長2%.其中,新洋豐盈利達8.2億元,同比增長20.4%.該公司表示,業績增長的主要原因是公司復合肥銷量與收入均實現了較快增長,特別是新型肥產品占比明顯提升,盈利能力進一步增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