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赤霉病是一種爆發性、毀滅性病害,該病不僅導致麥穗枯死,籽粒皺縮、干癟,大發生時可導致小麥嚴重減產,還因病粒含有毒素,食用后可引起人畜中毒,嚴重影響小麥產量和品質,對小麥生產危害極大。該病是典型的氣候性病害,在菌源充足、品種感病的情況下,只要抽穗至揚花期遇兩天以上連陰雨或大霧、結露天氣,就可導致該病大面積流行。 我省小麥、玉米常年連作,并且,近年來,普遍實行秸稈還田,有利于病原菌的積累,田間菌源量充足。我省主栽的小麥品種如濟麥22、魯原502、良星77以及山農系列等均易感赤霉病。目前,我省各地小麥生育期不整齊,其中,魯西南、魯南地區小麥已開始進入抽穗期,預計4月23日左右我省小麥從南至北將陸續進入揚花期,也是小麥赤霉病侵染的敏感時期。據氣象預報,未來5天我省有多次降水過程,其中,4月20日我省大部分地區均有降水,4月22日~4月24日魯南、魯西南地區有降水,4月25日全省大部分地區有降水,且降雨結束后氣溫回升明顯,對小麥赤霉病發生較為有利。綜合近期氣象、菌源、品種栽培等因素分析,預報我省小麥赤霉病在魯西南、魯南中度流行風險較大,其他地區偏輕發生。 各地要加強監測,搞好田間調查,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及時發布病情預報,堅持“科學監測,主動出擊,見花打藥,防病保產”的策略,抓住小麥齊穗到揚花初期的關鍵防治期,及早進行預防,有效控制赤霉病的發生為害,降低其流行風險,避免出現大面積流行危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