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臨沭經濟開發區按照市、縣關于機制體制創新的要求,不斷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行政審批局為平臺創新服務企業新模式,積極探索容缺預審和模擬審批,同時,經濟開發區積極創新財政和融投資機制,推動政府融資平臺市場化轉型,有力的推動了各項改革創新工作,經濟開發區創新發展機制成效顯著。 開發區行政審批局積極探索實行“容缺預審”制度,對權限內審批項目,基本審批條件具備、申報主件材料齊全的,在其他條件和部分申報資料欠缺的情況下,提供行政審批預審服務,待企業在承諾時間內將材料補齊后再依法發放相關審批文件。行政審批局還推行了重大項目模擬審批,就是針對已供地但尚未取得土地出讓合同或用地手續的投資過億元的重大項目,用地規劃明確,符合產業政策并已立項的,各部門視同該項目已取得土地手續,予以實質性審查,并出具模擬審批意見,待土地手續批復后,予以出具正式審批意見。目前,經濟開發區行政審批局已為山東聚樂新材料有限公司、山東得瑪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山東戴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10家企業進行了“容缺預審”或模擬審批,其中,重大項目模擬審批共審批了6個項目,預計平均提速70個工作日,可使項目提前3個月左右投產。此外,行政審批局還為企業免費提供從立項、開工建設,到竣工驗收所涉及的行政審批事項的代辦服務,并負責協調解決企業后續運營發展中存在的各種問題,為了項目推進和企業發展營造優質、便捷、高效的政務服務環境。截止8月,開發區行政審批局共辦理立項12個,辦理(發放)規劃許可、施工許可4項,得到了企業的一致認可和好評。據初步測算,開發區行政審批局實際平均辦理時間比法定時間和承諾時間分別提速60%、30%以上。 為加大對企業的財政支持力度,經濟開發區聘請專業人才,市場化運作了一個金融投資公司——臨沭縣富華投資開發有限公司,采取了“法定機構+集團公司”的模式將臨沭縣富華投資開發有限公司轉型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國有公司,除政府之前投入的資金和已多年形成的資產外,把經濟開發區從事蒸汽服務和綠化的相關公司的所有資產全部轉入臨沭縣富華投資開發有限公司,公司優良經營性資產成倍增加。轉型后,臨沭縣富華投資開發有限公司積極進行市場化運作,先后參與投資了金沂蒙集團鐵鉬法甲醛項目、山東山田新材料科研有限公司年產30億米鉆石線鋸項目等,有效緩解了區內部分項目建設的資金壓力。另外,以富華投資公司為依托,財政出資1億元設立開發區產業發展引導基金,制定出臺了《開發區產業引導基金管理辦法》,積極吸引社會資金注入,基金規模已擴大到3億元。目前,已為2家企業注入產業引導資金9400萬元。制定了《臨沭經濟開發區轉貸資金管理辦法》,設立首期規模為1億元的轉貸資金,累計提供轉貸資金6200萬元,有效解決了企業融資轉貸環節中存在的“資金籌集難、成本高”問題。臨沭經濟開發區通過積極推動政府融資平臺市場化轉型,不斷完善多層次、多形式的投融資服務體系,為開發區建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資金保障,鞏固了企業資金鏈,推動了企業發展。 (何文軍 丁相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