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短板 強基礎 建高端 “我國石油和化工行業面臨的問題是產品結構性矛盾突出。2019年重點監測的24個主要石化產品平均產能利用率為73.9%,石油和化工產品的貿易逆差仍達2683.2億美元,尤其是我國部分高端產品中自給率并不高,大多依賴進口。”在6月2~3日召開的2020石化產業發展大會上,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秘書長胡遷林表示,要解決石化產品結構性矛盾突出的問題,就要重點發展高端產品制造技術、基礎產品高性能化技術,同時滿足重大產業發展需求,從而支撐產業結構轉型。 補短板: 重點發展高端產品技術 “當前,化工行業最大的短板就是化工新材料、高端專用化學品、重大技術裝備及關鍵零部件。”胡遷林強調,這些領域的附加值和技術含量都比較高,下游的需求比較大,是重點發展的高端產品。 胡遷林介紹,在化工新材料技術中,需要重點發展有特種茂金屬聚烯烴材料、低VOCs聚丙烯材料、微電子級聚酰亞胺薄膜、醫用聚氨酯彈性體、氫化丁腈橡膠等。以特種茂金屬聚烯烴材料為例,該材料每年都需要近百噸的用量,但由于特種茂金屬聚烯烴材料的生產技術控制在跨國公司手中,導致高度依賴進口,對我國形成了“卡脖子”局面。 “同樣依賴進口的還有高端專用化學品。”胡遷林表示,其中,電子封裝材料屬于功能高分子界面材料,在電子元器件的制備過程中貫穿了設計、工藝、測試等多個技術環節,應用可輻射到航空航天、汽車等各個領域,市場需求巨大。而且電子封裝材料也已被公認為技術含量高、工藝難度大的材料,其核心技術也被國外企業所掌控,尤其是高端產品制造技術在國內幾乎是空白。 此外,2200千瓦級液力透平,大型聚乙烯、聚丙烯擠壓造粒機組及關鍵軸流泵,低階煤分級分質利用反應器,煤制乙二醇換熱器等重大技術裝備及關鍵零部件,也急需補足短板。 強基礎: 基礎產品實現高性能化 化學工業是為人民群眾“衣食住行”提供物質保障的產業, 因此發展基礎產品的高性能化技術,才能滿足人民生活更高層次需求。胡遷林表示,在農用化學品、精細化學品、汽車化學品等領域都可以發展相應的高性能化技術。 在解決溫飽問題的農用化學品領域,氮肥可重點發展摻混肥、硝基復合肥等新型肥料,磷復肥可重點發展全水溶性磷肥、具有土壤調理功能的新型肥料;農藥可開發水基化制劑、無人機專用制劑、納米劑型等新劑型。 解決“衣”和“住”問題的精細化學品要向高性能、高附加值、環保安全的方向發展。如在涂料領域重點發展特性(開關)轉換聚合物、樹枝狀或超支化聚合物、相變水性樹脂、可控制固化聚合物、反應性成膜助劑等;在染料領域重點發展芳綸和芳綸細旦纖維等新型紡織纖維的著色用分散染料、活性染料等;在膠黏劑領域重點開發水基型、熱熔型等低VOCs含量的膠黏劑產品制備技術。 “汽車化學品的重點方向還是輕量化材料。”胡遷林強調,輕量化材料可以降低汽車自重、燃油消耗,并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目前,通用高分子材料已在保險杠、油箱等完成了對金屬的替代。未來結構件用聚丙烯長玻纖增強復合材料、門板用氣輔成型用高熔體強度聚丙烯材料、耐磨型有機玻璃、熱塑性彈性體等可作為現有材料的替代,使汽車進一步“減重”。 建高端: 滿足重大產業發展需求 化學工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既服務于傳統的農業、機械、輕工、紡織等領域,也為高速發展的電子信息、新能源、航空航天、交通等高新技術產業提供配套。 胡遷林認為,5G通信高分子材料成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的發展方向,對建設網絡強國、打造智慧社會、發展數字經濟,實現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5G通訊涉及塑料材料應用場景包括無線基站、光通信、各類終端應用,涉及載體硬件包括天線、連接器、濾波器、PCB板、智能手機、智能制造等。與之對應的高頻線路板用電子級改性PTFE樹脂、無鹵環保覆銅板基礎樹脂;5G/6G通訊用低介電、高透波材料;5G通信及柔性顯示用含氟聚酰亞胺;高端通訊電纜絕緣專用料等都將成為未來的發展重點。 在新能源領域中,目前燃料電池和鋰電池、太陽能、氫能等都具有很高的關注度。新能源行業所涉及的通用高分子材料有電池隔膜材料、黏接劑電容器膜材料、高效導熱及保溫材料、儲能材料、儲氫材料、太陽能電池封裝材料等。以電池隔膜材料為例,鋰電池隔膜的滲透性、電阻率、孔隙率、穿刺強度、拉伸強度、收縮率等都有參數要求,未來聚烯烴等通用高分子材料隔膜涂覆耐高溫涂層、通用工程塑料隔膜的應用,將進一步提高其使用安全性。 此外,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領域是醫療健康。隨著人類健康要求越來越高,且人口老齡化加劇,對于醫療衛生材料的需求將日益增長。目前,通用高分子材料在該領域實現了大量應用,如高性能醫衛用聚丙烯材料,可用于制備口罩、醫療防護服等,在今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胡遷林認為該領域的發展重點是開發衛生防護專用茂金屬聚丙烯專用樹脂的成套工藝技術、醫用透明聚丙烯專用樹脂的成套工藝技術、醫用口罩超高熔指聚丙烯熔噴專用改性塑料加工技術,以及醫用防護材料重復利用技術等。 |